这幅《山水诗意图》是沈宗敬30多岁时的作品,画面上方题写了一首七言诗,概括画中内容。这首诗很有意思,沈宗敬改写元代倪瓒的诗作。诗中的典故、意象与倪瓒原作如出一辙。由此可见,他在创作中坚守以古为师的宗旨,就连画意也参照古人。从画风上看,这幅《山水诗意图》有些“大杂烩”的味道。山水构图取自清...
沈宗敬(1669—1735)《清朝画徵录》作雍正三年(1725)卒,清朝书画家笔录从之。字恪庭、南季,号狮峰、狮峰道人、双鹤老人、双杏草堂主人、卧虚山人等,华亭(今松江属上海市)人,沈荃之子。今依历代画史汇传。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仕至太仆寺卿,提督四译馆。精昔律,善吹箫、鼓琴,工诗、书。画传家学,山水师...
沈宗敬。 钤印:沈宗敬印(白文)、恪庭(朱文) 此作抄录了唐代诗人杜甫《秋兴八首》组诗中的第五首,沈宗敬借诗歌美好的意境和吉祥的氛围以祝贺其亲家七十大寿,可谓适宜。其书雍容闲雅,运笔敦厚,结字于欹侧之中求平正,字距紧凑,行距颇疏。从书学渊源上说,对沈宗敬影响最深的乃是董其昌和米芾。 【资料来源】江苏...
沈宗敬(1669-1735年),字恪庭、南季,号狮峰,华亭(今松江属上海市)人。文臣沈荃之子。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太仆寺卿,提督四译馆。精音律,善吹萧、鼓琴,工诗、书。画传家学,山水师倪、黄,兼用巨然法。笔力古健,思致高远,水墨居多,青绿亦偶为之。小景小幅尤佳。本幅画高山巍峨,长...
沈宗敬(1669~1735) 行书 七言诗 图录号: 203 估价RMB: 10,000-20,000 成交价RMB: -- 203 泥金纸本 镜片 1699年作 识文:瑞霭氤氲绕画堂,云軿王母正翱翔。贻谋永夜尝熊胆,补衮当年藉凤皇。彤管大书青玉案,琼芝新泛紫霞觞。闺中林下应难并,更有三吴老敬姜。
在绘画技法方面,沈宗敬善于运用水墨的深浅变化和墨色的渐变来表现山水的远近、高低和空间感。他擅长运用干笔和湿笔的结合,通过不同的笔法和墨色的运用,使画面呈现出层次感和立体感。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远处山峦的苍劲挺拔,近处山石的细腻纹理,以及水面的波澜和流动之美。此外,沈宗敬还注重画面的构图和布局。他...
清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字南季,又字恪庭,号狮峰道人。沈荃之子。康熙进士。官至太仆寺卿,提督四译馆。画传家学,山水师倪云林、黄公望,思致高远,笔力雄健。圣祖南巡献画称旨,赐题“清风兰雪”匾额。亦精音律、工诗书。 沈宗敬相关 大泽乡 大学士 ...
沈宗敬找到了描绘苍润山水的方法,把古人追求的高级美表现出来。苍,原本是指干涩;润,原本是指湿润。看似不能统一的艺术特征,让他融合起来。画中山石可以看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浓墨中锋勾画的山石轮廓。第二个层次,细笔淡墨皴擦出来的山石阴阳。第三个层次,淡墨渲染形成的立体感。有人说,古人的作品看不...
沈宗敬过于重视构图,忽略了笔墨变化,让这幅画看上去不太完美。古代画家喜欢用一些玄妙的说法形容创作感受,导致后人在学习中容易“跑偏”。比如,五代画家强调画山水用笔要密,用墨要重,《舟行春山》中体现了这两个特点。比如元代画家讲究用笔简略,沈宗敬通过重复性的皴擦,用单一性体现“简”的特点。沈宗敬在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