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各路选聘的善绣工匠入文绣院授艺,300名绣女云集京师,龙飞凤舞,宋时开封,刺绣之花开遍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 汴绣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和《百骏图》、《五牛图》、《八十七神仙卷》等。2008年6月,汴绣被确定为国家第2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美术项目。(原标题:汴秀(开封市))...
汴绣,起源于宋都开封,又称宋绣。自宋代以来,刺绣在京城开封就极其兴盛,大街小巷都是绣坊。《东京梦华录》记载,800多年前在大相国寺,就有专业刺绣的市场和一条名为“绣巷”的街道。北宋朝廷在宫中设有“文绣院”,汇集了当时最优秀的绣工,专门为皇亲及朝中大臣绣制朝服、工艺品。宋朝南迁...
看对非遗文化汴秀感悟 汴秀是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历史悠久,素有“国宝”之称。早在宋代就已经驰名全国。2006年,汴秀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8年,汴秀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苏绣等其他绣品相比而言,汴绣以善绣古画为特色,继承了宋绣的题材、工艺特点,吸收了河南民间刺绣的乡土...
汴绣的针法既擅长描绘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又善于表现气势磅礴的山水图景和人物形象,生动传神。绣品融合了苏绣的雅洁活泼与粤绣的明快豪放,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1959年,汴绣《清明上河图》被绣制完成,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陈列于人民大会堂。这幅作品以针代笔、以线代晕,将这幅宏伟的历史风俗画卷栩栩...
开封汴秀汴绣 汴绣简介 汴绣,也称 汴绣珍品 汴绣是中国著名绣种之一,它以绣制中国名、古画著称于世,绣品古朴、典型、细腻。目前,以绣制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代表作,还绣有: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黄荃的《写生珍禽图》、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
中新网郑州4月20日电 (邓小强)近日,在郑州市一家汴绣工作室里,几位绣娘手中针线上下飞舞,一块半米见方的素纱上,一只孔雀悄然停驻于枝头,翎羽与腊梅交相辉映,将汴绣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汴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这家汴绣工作室的创始人张留凤,是一位与汴绣都有着不解...
汴秀翡翠 汴秀绯翠属早熟品种,果实成熟天数45天,果实椭圆形,果皮为绿色,并覆有深绿齿形窄条带,皮厚0.4厘米~0.7厘米,皮薄较韧,不易裂果,较极耐贮运,果肉鲜红色,果肉质地酥脆嫩,口感极佳。单瓜重量保护地1.8~2.2千克,露地2.5千克,种子形状卵圆形,发芽能力较强。中心糖含量13.5%,边糖11.8%,耐湿性好,耐热性...
精美汴秀——我国著名的秀种之一仕女图汴绣,也称“宋绣”,距今800余的北宋时期,刺绣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做为北宋都城,其皇宫没有“文绣院”聚集全国杰出绣女300余人,专为皇帝王妃、达官贵人绣制官服及装饰品,因而也 清明上河图 汴绣多次荣获轻工业部,河南省人民政府部、河南省人民政府、...
王素花,女,河南省封丘县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王素花于1959年成功绣制首幅《清明上河图》,并创新了汴绣十几种针法,使绣卷充分表现了汴绣古朴典雅,工艺精细,层次分明,生动逼真,立体感强的风格。2002年绣制的《洛神赋图》是汴绣史上的又一创举,绣卷长572厘米,宽27.0厘米,以汴绣传统工艺技巧绣制而成,绣卷针...
刺绣业也随宋室南迁,大批优秀工匠被带到了南方,开封刺绣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的变化相应衰弱,加之屡次的水灾战乱,使宋绣流落到了民间。 元明两代都城没有在开封立朝,汴绣仅存在于开封及开封周边地区民间百兴绣制的日用绣品中,由于长期受北宋盛极一时的影响,汴绣虽然没有先前宫延绣那样轰轰烈烈,但汴绣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