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安徽省池州市举办首届“奔池”城市嘉年华活动。活动现场,池州傩戏巡游展演备受游客和当地市民青睐。池州傩戏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被誉为“戏曲活化石”,2006年,池州傩戏入选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图为游客在试戴池州傩戏面具。中新社记者 张强 摄 11月23日,安徽...
行摄安徽省池州市民间传统傩戏,正月十三首站来到了源溪,十五到了刘街,这两个村民组虽然远离市区,属于偏远山区,但公路基础设施和美好乡村建设还是相当不错的,村里环境优美。 | | 池州傩戏古朴淳厚,傩面具吸收和融汇了儒、释、道、巫的宗教意识和民俗、雕塑、绘画等内容,被誉为戏曲活化石。池州...
央广网池州4月29日消息(记者徐秋韵)非遗,蕴含着独特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非遗文化是区域文化中最生动和集中的体现。在池州市贵池区傩仙镇,池州傩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见证着这座千年古镇魅力。近年来,贵池傩仙镇以傩文化为核心,着力打造集文化展示、主题旅游、民俗表演、活动市集、...
池州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古为吴、楚之地,吴人、楚人均信仰巫鬼,以歌舞事神,长江以南一直保持着久远的巫傩信仰。据清代贵池人郎遂所编《杏花村志》记载,池州傩戏源于对昭明太子的祭祀活动。明代嘉靖《池州府志》对池州傩戏活动内容有较明确的记载:“凡乡落自(正月)十三至十六夜,同社者轮...
傩,拼音是 nuó,它是古代的驱鬼避祟仪式,现在已演化成演员装扮登台、祈愿娱人的乡村民俗活动。中国的傩文化,孕育于新石器时期,萌于夏商,形成于周,规范于“礼”。今年元宵节,著名的“傩窝子”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举行了2022年青山庙会暨傩戏精品展演。一列列身着彩衣、举着旗伞的乡傩队伍,迤逦行进在...
池州独特傩仪。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邻里乡亲紧密团结在一起,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友谊。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这种传统民俗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聚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感受到浓浓的乡情和归属感,为邻里和睦、构建和谐社会贡献着独特的力量。(钱新华 杜胜进 文/图)
【池州傩戏 国字非遗】池州九华天池旁的傩(nuó)仙镇,因傩戏而得名。正所谓半城傩戏半城景。 起源于商周时期的礼仪祀典——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鬼戏等,是汉民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
大皖新闻讯 池州傩戏,被誉为“戏曲活化石”,是一种以傩仪、傩舞、傩戏为主要表演形式的古老民间文化艺术,一直广泛流传于池州市贵池区梅街、棠溪、墩上和里山等地。2月22日,正月十三,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源溪村举办傩事,村民们戴起面具、举起旗伞,按照世代相传的路线向村内的百年老树——社树出发,进行...
《万载开口傩戏》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Z4y1T7i7?share_source=copy_web走进傩戏之乡https://www.sohu.com/a/438388734_100216107池州傩戏:戏曲“活化石”https://v.qq.com/x/page/l0561foq94c.html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http://ww, 视频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