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思路中,江村调查和《江村经济》把经济理解成为了一种整体性生存状态。从文化对于消费的影响,到亲属关系中所体现出来的经济,乃至于费孝通后来总结江村调查的经验时所强调的其中“关键”,即小店的稀少数量作为理解江村经济结构乃至于社会结构...
《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的中国化》是2019年3月1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晓虹、张静、乐江。内容简介 2016年适逢费孝通教授江村调查80周年之际,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中共吴江区委宣传部,联袂举办了“纪念费孝通教授‘江村调查’80周年学术纪念会”,会议邀请中外社会学家人类学家60人...
我们可以说.江村调查的最初,费孝通已经否认了在中国可以寻求—个标准的.可以反映一般的社区。正如他自己说的:“我们可以说在中国本部并没有一个‘一般的’、标准的乡村社会组织的型式。”因而他也否定了江村可以成为反映中国社会的“—般的”,“标准的”意义。而后来由于江村的调查报告取名为《中国农民的生活》引起...
播放视频
“我把江村调查看作是我进入这个‘了解中国社会’的领域的开始”。江村,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这里是费孝通躬耕探寻“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接榫之处”这一核心命题的起点。从1936年初访江村,费孝通先后26次调查访问江村,其...
再读《江村经济》:以马林诺夫斯基的田野调查方法为视角 一 问题所在 马林诺夫斯基在“序言”中写下了对《江村经济》一书的赞词:“我敢于预言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一书将被认为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Fei,1939:xiii;费孝通,1986:1)[2]他进一步写道:“我怀着十分钦佩的心情阅读了费...
费孝通先生的著作《江村经济》,被称为20世纪30年代燕京社会学派的代表作。其令人深思之处在于,当时提出的问题在今天的讨论仍未结束,这就是农工混合的乡土经济形态何以在中国存在。 《江村经济》试图证明,中国乡村的经济结构不是纯粹的农业土地经济,而是一种“农工混合的乡土经济”,即分散于农户的手工业和农业相互配合...
江调村村民委员会是2004年废止的地名。地名含义 因其下辖江字号和调字号两个自然村,取两村庄首字,得名江调,且村委会驻地于此,故得名。历史沿革 解放初为江调村,属江调乡;1955年属白沙大乡;1956年为江调高级社;1958年9月为江调大队,属华阳管理区;1961年属白沙公社;1968年改名为民主大队;19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