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早秋》描绘了江边早秋景色,表达了作者身世悲凉之感 首联描写了江边铺满东倒西歪的菰蒲,长着高低参差的菱花和菱叶的景色,点明江上早秋季节,为全诗渲染了悲凉的氛围。本诗中“宋玉悲”的具体描写①身世飘零穷途落魄之苦,②功业无成光阴蹉跎之叹,③战祸连年社会动荡之忧。尾联情景交融,由眼前的萧萧秋景联想...
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首袁凯的《江上早秋》。在这首诗中,袁凯以他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上早秋的萧瑟画卷,字里行间透露出深深的哀愁。一起来感受一下吧!🌟原文欣赏: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共参差。 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 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 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
江上早秋袁凯翻译江上早秋袁凯翻译 《江上早秋(丙申岁作)》 袁凯 明代 袁凯 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共参差。 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 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 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尤多宋玉悲。 《江上早秋(丙申岁作)》袁凯 翻译、赏析和诗意 细密菰蒲已满池,菱花菱叶一起参差不...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上早秋①(明)袁凯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共参差。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尤多
《江上早秋(丙申岁作)》的作者袁凯,字景文,自号海叟,是明初的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博学有才辩,尤其擅长作诗。他的诗作《白燕》广受赞誉,因此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袁白燕”。袁凯的诗作不仅风格独特,而且情感深沉,常常抒发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在明朝洪武年间,袁凯曾任监察御史,他向明...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上早秋①(明)袁 凯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共参差。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干戈此日连秋
《江上早秋》阅读答案江上早秋①袁凯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共参差。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尤多宋玉悲。【注】①此诗为袁凯1356年所作,此时诗人正好40岁,人到中年;而1351年,韩山童等发动河工起义,1353年,张士诚率盐丁起兵,攻克高邮等地...
江上早秋① 明 袁凯 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更参差。 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 得食野鸥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 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犹多宋玉② 悲。 注:①此诗为袁凯于丙申年(公元 1356 年)所作,此时诗人正好四十岁,人到中年,时局动荡,战乱绵绵。 ②宋玉,战国时诗人,曾因悲秋而作《...
【明代袁凯:江上早秋】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更参差。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得食野鸥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犹多宋玉悲。——摘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卷第67页#生活手记# 读书超话 我们一起读书超话 考研超话 微博读书超话 文学超话 ...
江上早秋(丙申岁作) 明代袁凯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共参差。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尤多宋玉悲。 作者介绍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1370)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