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出土的东汉陶楼,是一件陪葬冥器,仿死者生前“重楼高阁”式居室制作而成,也是一件精巧的古代建筑模型工艺品,为研究古代建筑学、社会学和民俗学提供了实物资料,被载入中学历史教科书。现藏于云梦祥山博物馆。简介 1979年出土于湖北云梦周田村一座东汉墓中。陶楼为泥质红陶,外罩一层较薄的青黄釉。这件陶楼...
东汉陶楼在1979年出土于云梦县城关镇周田村一座东汉墓中,是一件陪葬冥器,仿死者生前“重楼高阁”式居室制作而成,也是一件精巧的古代建筑模型工艺品,为研究古代建筑学、社会学和民俗学提供实物佐证,被载入中学历史教科书。 东汉陶楼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陶楼是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某些较大的墓葬中陪葬用的陶制建筑物模型。汉代陶楼在淮北地区汉代墓葬中出土数量较少,其质地为灰陶。西汉早期墓葬少见,东汉晚期墓葬内楼阁明器明显增多。在东汉晚期的墓葬中,只有规模较大的墓葬中陪葬有陶楼,一般的墓葬只有壶、盒、耳杯、磨、灶等...
🏛️这件东汉时期的五层汉陶楼,在洛宁故县黄沟湾村M4遗址出土,现藏于洛阳考古博物馆。陶楼为泥质灰陶,平面呈方形,通高1.05米,由五层套嵌而成,可拆卸。🔍第一层:底层高28厘米,面阔25厘米,进深23厘米。正面外接一庭院,院墙高11厘米,进深7厘米。楼正面开有一门,门高11厘米,宽8厘米,门上方饰有菱形刻画...
高50厘米,宽60厘米。高40厘米,宽50厘米。灰陶质,悬山式顶,一进三间,屋旁开窗,以利空气流通,简单明了,朴素清新。现收藏于成都香米园汉陶艺术博物馆。文物介绍 汉代建筑处处彰显出“坊宇显敞、高门纳驷”的博大气势。从形制来看,其分类可以划分为住宅建筑、园林建筑、桥梁建筑以及附属建筑等四大类,其中...
河北衡水博物馆的一座汉代陶楼,不仅体量高大,还采用了非常复杂的枓栱结构。东汉陶楼出现枓栱极常见,多数比较简单,古人既然能发展出简单的就能堆砌出复杂的,许多古代工艺证明了这一点,枓栱也不例外。所以不存在到了唐代枓栱才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路径,而是简繁技术早已具备,根据建筑形式及成本选用不同的枓栱而已 #值得一...
陶楼是汉代人根据现实中的楼进行摹仿再造,或者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而创造出来的,在陶楼的制作中,一方面要表现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型的原则,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器物制造时的“物”的属性来进行塑造。陶楼的制造是为丧葬礼仪服务的,但作为一个人的创造物却是包含一种汉代人的造物观念,因此,在美术史家的眼中,陶楼是一...
汉代陶楼,是指汉代(特别是东汉)某些较大的墓葬中陪葬用的陶制建筑物模型。多出土于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广东等地。质地有灰陶或红陶,也有涂一层薄釉的。 陶楼的种类很多,有简单的井亭、畜圈、碓磨、仓廪,复杂的住宅、塔楼,以至于坞壁等,形式也富于变化。
这件陶楼是在1979年于云梦县城关镇周田村的一座东汉墓中出土的,它原本是作为陪葬冥器,精心仿照死者生前的“重楼高阁”式居室而制成。这件陶楼不仅是一件巧夺天工的古代建筑模型工艺品,更为研究古代建筑学、社会学和民俗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因此被载入中学历史教科书,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东汉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