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大昌”铜印 汉“大昌”铜印是一件汉代文物,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汉“大昌”铜印高1.4厘米,方1.2厘 米。
由此可知,铜印上所刻的官职均为千石以下的低级军官。又据史籍记载,汉灵帝时期存在“西邸卖官”的现象,即通过收取金钱来授予官职,从关内侯到虎贲、羽林等职位均有明确的售价。这些官职印章可能由官方统一制作,而孟津出土的窑藏铜印,或许正是这一时期尚未卖出的官职印章。
武陵守丞,西汉官印,上一节我们举例的时候提到过这一方印,一个是要注意武字的变形方化,一个是要注意体会典型的汉铜印“烂铜”风格。 所谓的烂铜风格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汉代(当然不拘是汉代)铜印,经过岁月的洗礼之后,四个边缘的笔画由于印章本身的摔跌、磕碰、挤压、锈蚀等原因,或者变得较为纤细,或者残破比较多。...
汉官印分铸印、凿印两种,一般文官多用铸印,军中在急需时的“急就章”则采用凿制。从出土和传世汉官印看以军官印为多,其中凿制“将军”“司马”两种官印价值较高。 陈文利告诉记者,许昌博物馆珍藏的汉代铜印有“军假司马”印、“部曲将”印、“别部司马”印、“军司马”印。
汉匈奴归义亲汉长铜印 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后子河乡上孙家寨村汉墓群一号墓中出土一枚铜印,方座,驼纽。阴刻篆文“汉匈奴归义亲汉长”八字,是东汉中央政府赐给匈奴族首领的官印,其中“归义”是汉政府给予其统辖的周边民族首领的一种封号。印通高2.9厘米,边宽2.3厘米,驼纽高2.1厘米,厚0.8厘米。
因为一方古铜印历经干年留存今日实为不易,品相好的铜印往往在市场一露面,价格暴涨。我将收藏的“字丞之印”在同学群一公布,有人惊呼,说捡了个大漏。何为捡漏,就是用较低的价格淘到了非常值钱的古玩,从能捡到漏来说,卖家往往是不知情的。捡到古铜印时,大都准备一块泥丸,盖为封泥状观看字形精神状态...
徐州狮子山汉墓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二代楚王——刘郢的陵墓,科考发掘期间共出土了印章130枚,且包含大量铜印,现均藏于徐州博物馆。印文清晰、线条拙朴的铜印对研究西汉官制具有重大价值,也是探索汉印发展的重要原始素材,下面是徐州博物馆所藏的30枚西汉铜印,...
汉代精美铜印鉴赏 汉印指汉至魏、晋时期的印章。文字的点画比秦篆简略、明快、热烈,结构近于现代楷书,形体变秦篆的长形与汉隶的扁形,多呈方形。其中汉“将军印”和“满白文”,布局方正平直,无板滞、乖缪、纤巧的习气,历来为篆刻家所重。 「昌威德男家丞」铜印,印面2.3×2.3cm,通高1.8cm。 印铜铸,方形,...
汉铜印 汉铜印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的玺印符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