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袁绍便动了另立朝廷之歪心思,其拥立刘虞为帝,目的有三:一则可确保其后路不被刘虞切断;二则己方有天子,便于争取人心;三则刘虞会投桃报李,报答其从龙之功。初平二年(191年),袁绍与冀州牧韩馥商议欲拥立刘虞为帝,一拍即合。可是,一只巴掌拍不响,这事儿还需刘虞本人同意才行。于是,袁绍和韩馥先后...
袁绍的回答是:占河北而成大事,自北向南以争天下,这样或许可以成功。这就是袁绍的河北战略。但是,占河北而争天下,并不是袁绍凭空想象出来的创新攻略,而是光武帝刘秀已经蹚出来的成功定式。王莽篡汉而天下大乱,赤眉、绿林等多方势力逐鹿中原,最后刘秀获胜。而刘秀获胜的关键是占河北。以河北为根据地,从北向南跨...
进来就是找这个的..你说得对,但是袁绍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一带)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出身汉末名门“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袁安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
袁绍的下一步,就是挑唆何进和宦官集团的火拼。不管这场斗争最后是两败俱伤还是同归于尽,袁绍都能从中获利。他早就看透了局势,也做好了布局,静待时机的到来。这个从庶子逆袭到士族领袖的男人,一步步走出了自己的权力之路,汉末乱世的大幕,就在他的推动下缓缓拉开。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诸侯争霸。其中,袁绍少年成名,名望最高;祖上四世三公,家世最好;据有冀、幽、青、并四州,实力最强。然而,袁绍最终却被曹操打败了,何以如此?关于袁绍的败亡,历来有不少讨论,也总结了不少原因。比如袁绍为人刚愎自用、难以采纳他人正确的建议、不懂的使用人才等等。但我以为,袁绍之所...
建安四年(199年),冀州牧袁绍讨灭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将势力扩展到冀州、幽州、青州、并州等几乎整个河北之地,成为汉末最强枭雄。既然袁绍的弟弟袁术都敢僭越称帝,为何实力强大的袁绍没有称帝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占据冀州 中平六年(189年),司隶校尉袁绍不满权臣董卓图谋废帝,便逃往冀州避难。而董卓...
四世三公这个背景使袁绍和袁术成为东汉末年较有地位的士人家族。因此袁绍才会有资格成为关东联军的盟主,他在那个割据的时代袁绍最盛时控有冀州、幽州、并州、青州等河朔四州,官至东汉大将军,成为东汉末年最强盛的势力诸侯。但为什么强大的袁氏家族最后却没有落得好下场?第一袁绍太过自负和目光短浅 在当时那个分...
最主要的原因是袁绍这个人,他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当时天下诸侯,除了招兵买马,占据地盘,最主要的还有搜罗天下人才为己所用。魏蜀吴最终三分天下,原因就是手下都有一大帮顶级人才。曹操青州起兵开始,就比较注意人才,喜欢招贤纳士。曹操此时不但重用本家族的夏侯渊、夏侯惇、曹洪、曹仁,还广纳天下人才为己所用。
总的来说,袁绍在巅峰时期的地盘虽然有限,但他的实力却是相当强大的。他的世家背景、军队雄厚,以及一系列战略成功,使得他在北方乱世中傲视群雄。然而,命运的轮回让他最终败给了内心的弱点,成为历史长河中一个值得反思的传奇人物。袁绍,一个汉末乱世中的闪耀之星,其辉煌与坎坷,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东汉末年割据军阀首领,汉末群雄之一。司徒袁安四世孙,安国亭侯太尉袁汤之孙,都乡侯太傅袁隗之侄,安国亭侯司空袁逢之子,太仆袁基之弟,阳翟侯后将军袁术之兄。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少时折节下士,知名于当世。中平六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以袁绍为司隶校尉。二人合谋诛杀宦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