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碑,赫赫有名,立于汉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历经千载风雨,依旧挺拔。碑文书法,齐整而不失灵动,波撇并出,每一字皆如龙腾凤舞,飞动不羁,又无一字不遵循规矩,尽显大家风范。碑阴之处,书法更显淳厚,质朴中透露出深邃的底蕴。朱彝尊于《曝书亭集》中盛赞:“《孔宙碑》实为流丽一派之翘楚,书法纵逸飞...
明拓东汉孔宙碑,全称《汉泰山都尉孔君碑》,桓帝延熹七年(164年)造,隶书,15行,行28字。碑阴3列,列21行。有额。碑为孔子第19世孙孔宙墓之碑,原在孔宙墓前,清乾隆间移置孔庙,今在山东曲阜孔庙。此拓本为故宫博物院藏明拓本,装裱成轴(2轴),碑阳拓本轴纵183.4厘米,碑阴拓本轴纵178.4厘米,其...
《孔宙碑》,全称《汉泰山都尉孔宙碑》,碑主孔宙(103-163),字季将,孔子第十九世孙,孔融(153-208)之父。历任郎中、都昌长、元城令、泰山都尉等职,卒于东汉延熹六年(163)正月,年六十有一。次年(164)七月,门生故吏为其立止七碑。北宋欧阳修(1007-1072)《集古录》称:“至后汉以后始有碑文,欲求前...
孔宙碑,全名《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是东汉时期延熹七年(公元164年)所刻的石碑,现珍藏在山东省曲阜的孔庙。这块石碑的主人孔宙是孔子的第十九世孙,也是孔融的父亲。碑的尺寸为纵241厘米、横132厘米,碑阳面有15行,每行28字,上面还刻有“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十字。碑的阴面则分为三列,上面两列各有21行,...
碑文称颂孔宙,价值不是很大,但其书法精美,是汉隶中的精品。汉隶中之享大名者,有简书之纤,有碑刻之坚。 《孔庙碑》通高3.02米,宽1.07米,厚0.24米,碑圆首有穿。碑额题篆书两行十字,布于穿两侧,阴刻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九字。碑阳隶书十五行,行二十八字。今在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东。此碑文字结体端庄而...
《孔宙碑》,全称《汉泰山都尉孔君碑》,桓帝延熹七年(164年)造,隶书,15行,行28字。碑阴3列,列21行。篆书额题『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 碑为孔子第19世孙孔宙墓之碑,原在孔宙墓前,清乾隆间移置孔庙,今在山东曲阜孔庙。 《孔宙碑》书法笔势齐整,波磔飞动,既有《曹全碑》的典雅秀丽,又有《石门颂》的潇...
《孔宙碑》全称《汉泰山都尉孔宙碑》,碑主孔宙,是孔子的第18世孙,是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之一的北海太守孔融的父亲。碑文称颂孔宙,价值不是很大,但其书法精美,是汉隶中的精品。《孔宙碑》全称《汉泰山都尉孔宙碑》,通高3.02米,宽1.07米,厚0.24米,碑圆首有穿。碑额题篆书两行十字,布于穿两侧,...
《孔宙碑》是一块刻于东汉延熹七年(公元164年)的碑刻,全称“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它也被称为“泰山都尉孔宙碑”或“泰山都尉孔君之碑”。这块碑刻没有署名撰书人,但属于隶书书法作品,现珍藏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在书法艺术上,《孔宙碑》的笔法非常精细,每一笔都一丝不苟,逆入平出的手法显得格外严谨。
📜 《孔宙碑》是东汉延熹七年(164年)七月刊刻的一方碑刻,全称为“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又称“泰山都尉孔宙碑”或“泰山都尉孔君之碑”。此碑无撰书人姓名,属于隶书书法作品,现存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碑刻为圆首形,通高302厘米,宽107厘米,厚24厘米,有穿。碑阳额篆“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