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境况》中,阿伦特力图表明“积极生活”的三种活动——劳动、工作和行动——的区分是基于人的条件而做出的,她理解的人的“条件”,既不是所谓人的本质属性,也不是康德意义上规定人类经验方式的超验条件,而是人在地球上被给定的那些生存条件:劳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维生,工作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建造一个人造物的...
工作是与人存在的非自然性相应的活动,即人的存在既不包含在物种周而复始的生命循环内,它的有死性也不能由物种的生命循环来补偿。工作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自然环境的“人造”事物世界。每一个人都居住在这个世界之内,但这个世界本身却注定要超越他们所有的人而长久地存在。工作之人的境况是世界性。行动,是唯一...
世界的客观性,它的对象或事物特性,与人的境况互相补充。因为人类存在是受境况影响的存在,如果没有事物,它将是不可能的,而如果事物不是人类存在的“境况者”(conditioners),那么事物就会成为一堆无关的物品,一个非世界。 为避免误解,人的境况并不等同于人性(human nature),与人的境况相对应的人类活动和能力的总和...
《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由LLZPUTAO创作,目前已更新56个节目,包含第六章(十一)|劳动动物的胜利、第六章(十)|生命作为至善、第六章(九)|技艺人的失败和幸福原则、第六章(八)|积极生活内的倒转和技艺人的胜利、第六章(七)|沉思(思)与行动(做)的倒转
积极生活与人的境况 汉娜·阿伦特 我打算用积极生活(vita activa)这个词,来表示三种根本性的人类活动:劳动(labor),工作(work)和行动(action)。它们之所以是根本性的,是因为它们每一个都相应于人在地球上被给定的生活的一种基本境况(the basic condition)。
在分析人的境况时,阿伦特用了一个意味着出生的概念natal,令人联想到老海使用的关于人的存在有限性的概念和那个关于存在的概念Dasein。对阿伦特来说,她之所以不用老海用的人的必死性等概念,并非不承认那样的事实,而是因为跟政治实践并不直接相关,在她看来对政治实践来说重要的是跟死亡相对的概念“出生”(birth)。根...
阿伦特的代表作《极权主义的起源》(1951年)详细分析了纳粹德国和斯大林苏联的极权主义制度,提出极权主义不同于传统的专制或独裁,因其彻底摧毁个人自由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她在《人的境况》(1958年)中探讨了人类活动的三个基本领域:劳动、工作和行动,强调了政治行动对于实现自由的重要性。阿伦特的另一重要...
《汉娜•阿伦特《人的境况》》由王廷志_4o创作,目前已更新52个节目,包含第十一节 劳动动物的胜利(完)、第十节 生命作为至善、第九节 技艺人的失败和幸福原则、第八节 积极生活内的倒转与技艺人的胜利、第七节 沉思与行动的倒转等内容。用声音分享人类智慧,用声音服务
1. 积极生活与人的境况 我打算用积极生活这个词,来表示三种根本性的人类活动:劳动(labor),工作(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