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宽(120年-185年4月15日),字文饶。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潼关)人。东汉时期宗室名臣,汉高祖刘邦十五世孙、司徒刘崎之子。刘宽自少研习《欧阳尚书》、《京氏易》,博通诸艺。早年历任大将军掾、司徒长史、东海国相、尚书令、南阳太守等职。他为政以宽恕为主,被海内之人称为长者。汉灵帝时被征为太中大夫,...
李固,陕西城固人,东汉中后期名臣,汉顺帝、汉质帝和汉桓帝时为官,曾官至太尉,遭大将军梁冀迫害致死,归葬故乡。其墓具体地址在今城固县城西15公里处的柳林镇李固村。 李固村并不大,一派宁静的田园风光,我们在寻访过程中,向两位农妇打听李固墓具体地址,她们手一指道...
东汉名臣杨震(59—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时期名臣。 陈蕃(?-168年),字仲举。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北)人。东汉时期名臣,与窦武、刘淑合称“三君”。 刘宽(120年—185年4月15日[1]),字文饶。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潼关)人。东汉时期名臣、宗室。汉高祖刘邦十五世孙,司徒刘崎之子。
当时,汉桓帝大肆封赏帮助自己成功夺权的心腹,于是皇宫内的宠臣外戚,权势很盛。“故纬象失度,阴阳谬序,稼用不成,民用不康”,陈蕃上书认为无功受赏会导致天下大乱,他的这番“恐吓”成功得到桓帝的采纳。然而桓帝是个享乐的主,陈蕃建议要执法公允、有功才封的建议他接受了,但涉及自己狩猎放纵的时候,桓帝就...
杜乔(?—147年),字叔荣。河内林虑(今河南林州)人。东汉时期名臣,与李固齐名。年轻时为诸生,受司徒杨震征辟。历任南郡太守、东海国相、侍中等职,汉安元年(142年)以侍中职守光禄大夫,奉命与七使巡行天下,弹劾不法。回京后,杜乔接连担任太子太傅、大司农、光禄勋,对梁冀家族擅权不法的行为极为厌恶,...
陈咸(约前73年-?),字子康,沛郡相(治所在今安徽濉溪西北)人,陈万年之子,西汉成帝时南阳郡太守。陈咸初为郎,迁左曹、御史中丞。后被中书令石显诬告下狱,废为庶民。成帝即位后起复,历任长史、冀州刺史、谏议大夫、楚内史、北海太守、东郡太守等职,以京兆尹王章一案而罢免,后起任南阳太守。时车骑...
确切地讲,没希望了。朱买臣读了好多年的书。从后人的眼光看呢,这时候他就该去参加考试,考中了就能当官入朝了。可问题是,要是考虑到时间的话,这个时候大概是汉景帝在位呢,要么就是汉武帝刚登基的时候。那时候的汉朝,察举制都还没开始搞呢。这就意味着,朱买臣就算拼命读书,也还是没有往上走的路。他...
窦婴,字王孙,西汉初时人,窦太后堂兄之子,经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后因牵涉到"灌夫闹酒"事件中,最终导致弃市而死。 一、从与窦婴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分析其历史命运 1、喜恶参半之窦太后。 窦太后,名窦漪房,历经三朝,是汉文帝的妻子,汉景帝的母亲,汉武帝的祖母。汉朝以孝治天下,...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东汉末年名臣、经学家。早年师从南郡太守马融,通晓古今学术。卢植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他在马融门下学习时,展现出了非凡的定力和专注。马融是外戚豪家,家中常有女娼歌舞,而卢植却从来都目不斜视,这让马融对他十分敬佩。学成之后,卢植回到家乡,闭门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