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细君生于汉朝,是江都王刘建之女,他的祖父是汉武帝刘彻之兄刘非,高祖是汉文帝刘恒。曾祖父是汉景帝刘启,原本可以安乐无忧的她却在幼年失去了一切,变成了孤儿。公元前121年,刘建夫妇因企图谋反而被杀,因为细君年幼,还不懂事,才幸免于难。年仅五岁的细君奉命入宫,在宫中与其他的皇室子女享受同等的待遇,...
细君公主的斡旋艺术在元封六年(前105年)达到巅峰。匈奴单于遣使要求乌孙交出汉公主,她连夜召集亲信,将汉使节杖置于王庭中央,当众诵读《盐铁论》中"夷狄之人,贪而好利"的段落。这番举动既震慑匈奴使者,又向乌孙贵族揭示依附汉朝的经济利益。乐府遗响:文明交融的精神遗产 某个朔风呼啸的冬夜,刘细君怀抱琵琶...
刘细君,一个出身显赫却命运多舛的女子,她的血脉中流淌着汉室皇族的尊贵。曾祖父汉景帝刘启,是汉朝的英明君主;祖父江都易王刘非,是武帝刘彻的亲兄长,英勇善战,威名赫赫;而父亲江都王刘建,却是个荒淫无道的诸侯王。元狩二年(前121年),刘建企图谋反,未果后自杀,其母因同谋罪被斩首。在这场家族的浩劫中,年幼的刘...
和亲这事儿最出名的人当属汉元帝时期的王昭君,可在昭君出塞的72年前,大汉的公主刘细君就已被汉武帝送到了乌孙。刘细君是历史上第一位真正记载名字的和亲公主,汉武帝即位后西汉一改之前对匈奴怀柔的作风,开始大规模讨伐匈奴。漠南、河西、漠北三次大战后,匈奴虽元气大伤但仍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汉武帝意识到只...
我们的故事便从这里开始,刘解忧属汉高祖刘邦四弟刘交后裔,论辈分,刘解忧是刘细君的远房姑姑。刘解忧与刘细君同是汉室宗女,同样沦为叛臣之后,先后和亲乌孙国。公元前105年,解忧公主时年十六岁。身为罪臣之后的她,根本无法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接到和亲通知后需立马准备相关事宜。除了汉武帝赐给她的嫁妆,解忧...
不过,武帝是舍不得将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异域的,于是从众多的宗室女中选取了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充作公主。江都王刘建是江都易王刘非的儿子。而刘非为汉景帝和程姬所生,与武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刘细君算起来也是武帝的孙女辈的人了。消息传到细君的耳中,细君惨然一笑,没有比这更坏的结局,也没有比这更...
在讲到解忧公主之前,绕不开比她更早去西域和亲的另一位公主:刘细君。严格意义上说,刘细君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和亲公主。 刘邦打下汉代江山不久,就面临匈奴的严重威胁。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匈奴,却不慎中计,孤军冒进,被匈奴大军团团围了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附近),补给断绝,“七...
西汉女子图鉴二十七:刘细君 ✨刘细君,江都公主.她的曾祖父与刘彻是亲兄弟.她和亲乌孙国,为西汉抗击匈奴安抚边境关系,先嫁给乌孙王,王死后嫁给王的孙子,下任王.她不服异国水土人情,后郁郁而死. 🌈她是第一位有名字的汉家和亲公主,她是位才女,所作的《悲愁歌》标志着古代诗歌开始从"言志"向"抒情"回归,也是...
让人震惊的,从刘细君嫁到乌孙,再到二嫁,仅仅只有五年时间,在这五年当中,苦闷无法诉说,只能写诗词来表达自己的痛苦。虽然无法适应乌孙的生活,并且在乌孙中受了很多委屈,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大汉子女的使命。她在乌孙地区积极联络贵族,试图说服他们与大汉交好。同时,刘细君也将汉文化带到了乌孙国,刘细君...
两人爷孙年龄,语言不通,饮食及风俗习惯相差甚远,更有甚者,后来乌孙王又让他孙子娶刘细君为妻,这种违背伦理的事情,这让从小在文明礼仪之邦长大的大汉公主实在不能接受,但是在武帝“从其国俗,吾欲与乌孙共灭胡”的命令下,她只能服从。刘细君作为大汉公主,一直学习的是中原先进文化和文明礼仪。在花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