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汉冢】分别称作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位于洛阳城东北20公里处孟津县汉魏故城西北邙山上。由北向南,一字排开,高大巍峨,雄伟壮观。清代龚崧林分别定为汉明帝(刘庄)显节陵、汉章帝(刘炟)敬陵、汉和帝(刘肇)慎陵。陵前石碑为清代乾隆时龚崧林所立。显节陵高约25米,底部周长377米。陵南不远处象庄村南,留存...
历史地名> 汉冢 集镇名。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东南部。汉冢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3700。村东北有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姊刘元的墓冢,称大姑冢,村因冢名。因该冢建于汉代,1912年改村名为汉冢。有面粉、轧花、农机修配等厂。312国道经此。古迹有汉墓遗址。
酷狗音乐为您提供由张福全、北京中国古典乐团、中国音乐家大系演唱的高清音质无损汉冢mp3在线听,听汉冢,只来酷狗音乐!
不过,关于安帝恭陵的陵位,有专家认为应为大汉冢,而二汉冢则是安帝之子、汉顺帝的宪陵。 洛阳市考古研究院的刘斌,在2024年第一期的《中原文物》中刊发了一篇《从华芳墓志再谈洛阳邙山东汉帝陵地望》的文章。他根据1965年在北京八宝山附近发现的一座西晋时期墓葬中遗留的墓志内容,推测大汉冢可能应为汉安帝恭陵的所...
清乾隆九年(1744),洛阳知县龚松林考定这里是汉章帝敬陵。1982年,陈长安考定这里是汉顺帝宪陵。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南北列成一线,明显是经过统一规划的家族墓埋葬顺序,大汉冢是安帝恭陵,二汉冢当是安帝长子顺帝宪陵,三汉冢当是顺帝少子冲帝怀陵。在《后汉书·李固传》中记载:“冲帝将北卜山陵,固...
在姐夫邓晨归天之后,刘秀举行隆重仪式,将大姐刘元的遗骸迁到洛阳北邙山与姐夫合葬。而将原先安葬大姐之地,命名为“汉冢”。汉冢,实际上是皇姑刘元的衣冠冢。#百家新收益#一个地名的背后,往往有许多世代相传的故事,而汉冢,则是记录和驻存了汉代的这样一则感人的姐弟手足情的故事和传说。
汉冢地名一个“汉”字突出了古镇历史亘古久远,可上溯至两汉时期。汉冢除了跟东汉时期刘秀、刘元两姐弟有关以外,还与西汉时期闻名天下的薄太后有着直不解的渊源。▲薄太后母廉师训石刻 薄姬隐居鲁桑园 西汉(史称前汉)薄太后为汉高祖刘邦之宠姬,汉文帝刘恒的母亲,汉景帝刘启之祖母,辅佐文景二帝开创历史上著名...
汉冢唐塔猪(朱)打圈汉冢唐塔猪(朱)打圈 史家对西安名胜古迹的戏称。史学界公认的中华文明两个历史高峰——大汉盛唐,都包含在其内。汉冢,指12座西汉帝王陵,每一陵都是一个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都足以建一座独立的博物馆。这些刘邦、刘彻们的安眠之所,早在1000多年前就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甚至,其中一位游客的游记...
汉冢小学院内的“大姑冢”。 直播南阳讯 我的老家在宛城区汉冢乡,从小便从老辈人口中得知,两千年前那场东汉与新莽之间的战争,留下了一个神秘方域的地名。这里因是东汉光武帝刘秀长姊刘元墓冢所在地,故称大姑冢,东汉初期形成地名,东汉后一直称大姑冢。清代在此设有急递驿铺又称白上铺,民国时期改称汉冢,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