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击鼓说唱陶俑被称为“汉代第一俑”,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属国家一级文物。大事记 文物特征 东汉击鼓说唱陶俑高56厘米,以泥质灰陶制成,俑身上原有彩绘,现已脱落。陶俑头戴帻,左臂下挟一圆形扁鼓,右臂平直,手执鼓槌欲击,两臂戴有璎络珠饰。陶俑上身赤裸,下穿长裤;身...
这尊汉代彩绘跽坐俑,通高37厘米,通长34.5厘米,通宽24厘米。泥质红陶,呈跽坐状,通体施白衣,黑发,额前隆起盘圆髻。五官端正,眉清目秀,口唇涂朱,细腰,两腕搭于膝上,上着宽袖长衣,手与身体分制,现已不存。它的形象、服饰以汉代人物为原型,真实地承载了当时社会的各种信息,对研究西汉时期衣着服饰、生活习俗具...
然而,如此巨大的俑群在中国古代的墓葬俑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孤例。事实上,不仅先秦时期的墓俑尺寸微小,秦之后的汉俑体型也很小,与真人尺寸都有很大的差距。从出土实物来看,汉代人物木雕也呈现出微型化的特点,高度基本都在1米之内,最小的仅高几厘米。不仅是人物,动物长度和高度也不超过1米,只有马比较大,有的...
甘肃省博物馆藏彩绘木六博俑为西汉文物,出土于武威磨嘴子汉墓,展现了两位老者跪坐对弈六博棋的场景。木俑高约28厘米,棋盘绘黑底白色“博局纹”,人物神情专注、姿态生动,是汉代木雕艺术的代表作。它不仅还原了汉代流行千年的“桌游”场景,还承载了古代礼仪、哲学与工艺智慧,被誉为“国宝级文物”。历史价值 彩绘...
汉代俑像种类很多,主要以陶俑为主,另有铜俑,玉俑,石俑,木俑等。石俑四川出土较多。青铜雕塑以主要以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为代表,陶俑则以甘肃,河南,河北的为代表。其中最受人称赞的是东汉的说唱俑。真实地刻画了说唱者充满感情的神态和手舞足蹈的忘我境界,极富戏剧性的神情,堪称写实主义的杰作。总之,汉代...
此东汉击鼓说唱俑,可谓是抓住了人物的神态,用雕、捏、刻之手法来刻画人物的五官与衣物的细节。 制俑匠人在创作时所追求的并不是准确的比例与造型,而是更加注重人物的神情与姿态,着重于刻画人物的内心,用人物动态来表现内在的美。 说唱俑的脸上泛着笑容,这一笑可以认为是汉代民众之面貌的典型表现,可谓完美表现出了...
直观来看,秦俑和汉俑首先在体量上显现出了巨大差距。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实际身高基本在170cm至181.5cm之间,而汉兵马俑的实际高度一般在50cm至60cm左右。 西汉中期 兵马俑 灰陶 高25-54-cm 杨武站说:“汉俑跟秦俑最大的区别就是汉俑体量较小。体量小的话首先在用工和用料上的成本就会减小。另外,汉代的俑基本...
从制作工艺来看,这些俑的做工更为精细、巧妙,就像如今孩子们所喜爱的芭比娃娃,然后在组装起来,可以自如的扭转运动。 可见,汉俑的种类远比秦代丰富得多,虽有着明显的等级划分,仅限于皇室和贵族高官,但也从部分层面反映了西汉社会更崇尚安逸的世俗生活。汉代时期的俑像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面貌。朴拙的风格,...
第一类奏乐俑 所谓奏乐俑,一般是指乐俑仅仅演奏各种乐器,不带有其他的表演形式,所以它们的身份最容易识别。比如洛阳涧西七里河墓中就出土有这样的奏乐俑,它们面西跪坐,前后有数排,均做成吹箫、击节、弹琴等形象,所以一看便知是正在演奏音乐的奏乐俑。汉代洛阳出土的奏乐俑数量不少,如:(1)弹奏乐俑 目前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