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双虎钮青铜錞(chún)于 汉代“酒缸”竟是一件军旅乐器 这件青铜器 肩部略宽 腰部收紧 拥有堪称完美的“倒三角身材”△东汉双虎钮青铜錞于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藏 顶部的盖子上还趴卧着两只 格外神气的“萌”虎 △东汉双虎钮青铜錞于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藏 它们尾巴卷卷 虎牙锋利 仿佛正在警...
汉朝是中国文化进展的一个顶峰,汉朝的乐器更是知名。以下是为你的中国汉朝乐器介绍,期望你宠爱。 代乐器共分为打击乐器、管乐器和弦乐器。打击乐器多以编钟、编磬、建鼓等乐器组成,虽然在宫廷雅乐中还不行或缺,但至汉代已走向衰弱。管乐器中包括竽、笙、箛等,至汉代在构造上连续有所改进,弦乐器包括瑟、琴、筝等...
鎏金铜笛,是目前我国仅存的青铜材质横吹乐器文物。尽管乐器本身由于其材质的物理特性,早己腐蚀并断裂,但其客观存在就是汉代礼乐文化的象征。曾侯乙墓竹篪、马王堆三号汉墓竹篪以及鎏金铜笛应为同类乐器的不同形制演变。三者在乐器吹孔形状、指孔数量等方面虽略有差异,但乐器基本形制特征及发音原理是相同的。长沙...
从乐器的种类上来看,西汉时期的乐器种类已经较为丰富,既有着丝竹管弦类,如琴、瑟、筝,也有着礼制乐器,如铜编钟、编磬。但从总体上来看,当时代表封建等级制度的大型礼制乐器占多数。它们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出土于许多现如今发掘的贵族墓葬当中,有力体现出了这一点。正因如此,西汉时期在进行礼乐表演之时,...
1984年8月,兴义佐舍乡白桥村(今属万屯镇)村民王恩吉在自家附近李老常垭口开山采石,挖出两件汉代青铜乐器。均合范铸造,形状大小基本一致,重量为3斤,通高均为29.5厘米,铣尖微外侈,铣口深凹,宽14厘米。形体瘦长,腔体呈合瓦状,即像两块瓦片合在一起。腔顶称舞,舞平。腔体近舞处均开有方形穿孔。舞面立圆柱...
汉代军旅乐器像酒缸还自带混响 东汉双虎钮青铜錞(chún)于,现藏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这件青铜器远看像酒缸,盖子上还趴卧着两只神气的“萌”虎。它的声音“清响良久”“声震如雷”,自带混响效果。除了在战争中号令军队、指挥进退,它还用于祭祀、庆典等重大活动。来源:央视新闻 ...
柷是古代汉族打击乐器,方形,以木棒击奏。用于宫廷雅乐,表示乐曲开始,是中国汉代乐器,曾流通于全国各大城市。柷,相传是夏启所作,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 匏类 >>> 竽 竽,古簧管乐器,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亦较多。战国至汉代曾广泛流传。原三十六管,后减至二十三管,通高78厘米。竽斗、竽嘴木制,髹绛色...
1984年8月,兴义佐舍乡白桥村(今属万屯镇)村民王恩吉在自家附近李老常垭口开山采石,挖出两件汉代青铜乐器。均合范铸造,形状大小基本一致,重量为3斤,通高均为29.5厘米,铣尖微外侈,铣口深凹,宽14厘米。形体瘦长,腔体呈合瓦状,即像两块瓦片合在一起。腔顶称舞,舞平。腔体近舞处均开有方形穿孔。舞面立圆柱...
汉代“琴道”之说的逐渐形成,清楚地反映了以下几点: 一、琴从一个较原始的弦乐器已得到改良和提升: 战国至汉初,原本作为宗庙祭祀用的琴,因礼崩乐坏,从而流落民间。因其形制较瑟轻小,携带方便,于是引起人们对它进行改良的念头。其结果为:共鸣箱仿照瑟改为长条形全箱式,以增加琴的音量。调弦机制改进了,张力较...
汉代乐器形制演变考察之四:筝 朱国伟 华音网 2023-09-27 “筝”首见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李斯列传》,为秦地常用乐器,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乎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①,从李斯的描述中知道,战国时期筝已在秦国流行了相当一段时间。但是筝在先秦及汉代的文字记载却出奇的少,形制描述更是到东汉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