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王劝进表》是东汉末年李朝所上奏东汉朝廷的文表,目的是请封刘备为王。简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刘备手下众臣劝谏刘备进位汉中王,并上表汉献帝,请他批准。然后在沔阳设立坛场,方圆九里,分布五方,各设旌旗仪仗,三军整齐列队,众臣肃穆陪同,读罢众臣的上表,给刘备带上王冠,称汉中王,治所...
看清楚了,刘备的汉中王是他的一帮子手下封的,这帮手下上了一封永远也到了汉献帝手上的表文,然后不管汉献帝看不看得到,同意不同意,然后直接封刘备为汉中王,最为关键的是刘备这帮手下还不是朝廷任命的汉臣。刘备称汉中王纪念碑 东汉正统皇帝是汉献帝刘协,当时还活着,在许县被曹操所控制,刘协是汉灵帝的次子...
在益州之战后,刘备隐忍五年,都未见诸葛亮劝谏刘备称王,而汉中之战结束后仅两月,刘备即称王。这说明刘备早已将称"汉中王",作为仿效"高帝故事"的一部分,只有占据了汉中才能实现。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击败曹操攻占汉中,同年七月晋位汉中王,势力达到顶峰 当刘备将王号确定为"汉中王"时,他已将自己定位为"刘邦第二"了。而...
刘备称汉中王,有二十四功臣。刘备,汉室之后,起于草莽,纵横中原,历尽艰险,从不言败,最终在荆州和益州立足,独霸一方,开创了鼎立之业。他虽有天赋异禀,但也离不开麾下的智囊和英勇的将士。他成功夺取汉中,自封为汉中王,其中24人,均为元老重臣,包括诸葛亮。诸葛亮以卓越的智慧和才华,崭露头角,游说东吴,...
公元219年,刚刚将汉中收入囊中的刘备被其群下120人联名上表汉献帝,推为汉中王,拜大司马。这一百二十人在表文前列出名字的有十一个,算是领头群体。这十一个人的顺序是这样的:马超、许靖、庞羲、射援、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赖恭、法正、李严 大家注意到没有?居然不是诸葛亮领衔。不但不是诸葛亮领衔,...
对此,在笔者看来,刘备之所以称汉中王,而不是蜀王,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在东汉末年,刘备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也即刘备的毕生心愿,就是恢复东汉王朝的江山。在此基础上,刘备如果称蜀王的话,很可能会给外界一个自己准备割据一方的信号。换而言之,刘备称蜀王之后,很难再用匡扶汉室来凝聚人心了。因...
蜀国人自然不想刘备只统治自己,偏安一隅。所以进位汉中王,可大结蜀人之心,认为自己支持的主公,是一个以一统天下为己任的好老板,而不是只想着统治蜀中。蜀人听说刘备进位汉中王,一定会大力支持刘备集团,而不是人人自危,远离刘备。综上,刘备为了纪念汉中之战所取得的重大胜利,为了争取天下士人之心,为了安定蜀...
由此可见,刘备进位汉中王时,上书给汉献帝进位表中的名单就显得极为重要,署名排序当然是按照官职、地位高低而排。越是在前面的,官职和地位就越高。那么作为刘备身前的红人诸葛亮,为何只能位列第五,看看前面四人都是谁?一、刘备进位“汉中王”给汉献帝的上书!我们在读汉末三国历史时,首先要参考的史书资料就是...
虽然表面来看,汉中王只是郡王,而蜀王却是亲王,显然刘备称蜀王才能与曹操的魏王地位想到。但是,汉中王是之前汉高祖刘邦的王号,刘备称汉中王,是向世人宣告其正统性,如果称蜀王,那就是背叛朝廷的割据政权了,但是称汉中王不同,这是效仿当初高祖刘邦的王号,意在告诉世人,我刘备继承先祖王号,一定会一心匡扶汉室的。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