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三堰”,即山河堰、五门堰和杨填堰。 山河堰,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褒河口,因褒水(褒河)又名山河水而得名,宋代《山河堰赋》记载是汉代相国酂侯(即萧何)、懿侯(即曹参)开创,是中国古代汉中引褒水灌溉农田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与关中的郑国渠、白公渠和四川的都江堰齐名于世,也是汉中历史上最早...
“汉中三堰”,具体指山河堰、五门堰和杨填堰,是汉江上的水利灌溉工程。 山河堰 山河堰渠首流水潺潺 山河堰坐落在汉中市河东店镇褒河谷口。北宋初年欧阳修在《司封员外郎许公行状》一文中写道:“出知兴元府,大修山河堰。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世传汉萧何所为。...
展开“汉中三堰”,即山河堰、五门堰和杨填堰。 山河堰,又称萧何堰或萧曹堰,堰头在汉中城区边的石门栈道风景区内。如今灌溉19.5万亩农田。 五门堰,因渠首横列,五个门洞进水,故名五门堰。为汉王莽时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典故的主人公——唐公房所创修。目前灌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始建于汉代的汉中三堰(山河堰、五门堰、杨填堰)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至今仍在发挥着灌溉、防洪等作用。图甲为汉中三堰及灌渠分布示意图,图乙为五门堰
据宋代《山河堰赋》记载,汉中三堰的主体工程由汉代相国酂侯萧何、懿侯曹参创建。因而又称箫曹堰。汉中盆地位于秦岭和巴山之间,处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南侧。这里气候温和湿润,雨水充沛,河流众多,也是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发源地。秦朝末年,项羽、刘邦起兵反秦,随后刘邦被项羽封为汉中王。刘邦驻守封地汉中...
汉中三堰建设有其充分性,该地地势北高南低,可自流引水灌溉;支流较多,水源充足。(2)布局特征结合图示从走向、位置方面分析即可;理由主要从便于灌溉的角度分析。(3)读图可知,拦河低坝位于引水口的下游,洪水期便于分洪,枯水期便于引水。与河道斜交,可减轻洪水冲击,保障堤坝安全。(4)汉中三堰申遗成功有利于强化对其的...
汉中三堰司法保护基地是陕西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司法保护基地,由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汉台区人民法院、城固县人民法院共同设立。发展历史 2023年6月,陕西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司法保护基地——汉中三堰司法保护基地在城固县五门堰揭牌成立。社会影响 该基地的建立是践行新时代环境资源审判理念、落实省法院提出的“1281...
汉中三堰擦亮“西北小江南”名片丨水润中国·从东风堰出发——对话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封面新闻记者 苟春 宋潇 李佳雨 工程档案 汉中三堰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分别为山河堰、五门堰、杨填堰。汉中三堰自创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经过历朝历代修缮保护,至今仍在发挥着灌溉、防洪、抗旱、旅游等综合效益。4月上旬的陕西...
汉中三堰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更替和无数次改造,至今仍在发挥着较大的灌溉和防洪效益,滋润着汉中一方水土,使汉中盆地成为丰饶的粮食产区、被誉为西北“小江南”。新中国成立以后,汉中三堰的古堰、古建筑得到妥善保护,经过修缮、扩建,这个古老的水利工程重新焕发青春。2017年,汉中三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