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史上,有这么一位高僧,他的一部著作影响深远,甚至被后人誉为“融通一切法门的巨著”。这位高僧就是宋代高僧永明延寿大师,他的这部著作就是《宗镜录》。说起永明延寿大师,他可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俗姓王,原本是个地方官,后来出家为僧,法名延寿。他在杭州灵隐寺修行多年,后来住持杭州永明寺,因此人们...
在中国佛教史上,永明大师被视为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和实践者。他的教义被广泛传播,影响了无数的信徒和修行者,使他们在追求精神解脱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四、永明大师的遗产 经典著作 永明大师的思想通过他的著作得以传承。他的著作中充满了对“心”的深入思考和对成佛的独特见解。这些著作不仅是佛教经典,也是哲学和心...
永明大师(智韶)是南朝梁、陈时期的高僧,净土宗祖师之一。 生平简介:永明大师,俗姓王,字道深,生于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他自幼神志颖悟,风姿秀异,出家后精勤苦修,广学经论,并深受梁武帝的器重。后前往天台山隐居修行,创立天台宗。他又提倡念佛法门,为净土宗之祖。圆寂后,被尊为“永明延寿大师”“莲宗...
“永明延寿大师之所以特别推崇净土法门,是因为他看到了这个法门的殊胜和契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们需要一个简单有效的修行方法。净土法门正好满足了这个需求,让人在乱世中找到了一条稳妥的解脱之路。”“大师的’四料简’不仅仅是在比较不同的修行方法,更是在指导我们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修行道路。对于大多数人...
永明延寿大师是宋代著名高僧,被尊为禅净双修的集大成者。他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修行最怕认假”。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却道破了学佛修行的关键所在。那么,大师为何会说出这番话呢?“认假”又指的是什么呢?延寿大师出生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他自幼聪慧,16岁就写出《齐天赋》献给吴越王钱穆。28岁...
话说宋太祖建隆元年,永明延寿大师在杭州灵隐寺修行。一日,他正在禅堂中打坐,忽然听到外面传来阵阵吵闹声。原来是两位年轻僧人在争执,一个主张专修禅定,一个坚持专修净土。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年轻的禅修僧人说:“佛法贵在顿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何需念佛?念佛岂不是舍本逐末?”另一个年轻僧人...
永明大师生平及思想 壹 生平 永明大师(公元 904 ~ 975 年),讳延寿,字冲玄,本丹阳人,后迁浙江余杭。少时诵《法华经》。钱文穆王时,大师作税务官,见鱼虾飞禽等,辄买放生,自己俸薪用完,即用官钱买之放生。后被告发,当坐死罪,押赴市曹处斩。 文穆王派人视之,指令...
大师的教导提醒我们,真正的修行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我们需要学习经典智慧,也要实际修行;既要培养慈悲心,也要增长智慧;既要注重个人修养,也要关心社会发展。永明延寿大师的“修禅不学教如盲摸象”这句话,揭示了修行过程中理论学习和实际修持的关系。他提醒我们,不要陷入片面追求的误区,而应该全面、系统地...
永明大师《四料简偈》如题,这首就是八十字的偈子。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关于禅和净土的定义,印光大师开示道:禅,就...
永明延寿大师(公元904~975年),唐代末年临安府余杭(今浙江省杭县,本是江苏丹阳人,后迁居浙江余杭)人,唐末五代十国时僧人,俗姓王,字冲玄,号抱一子。大师曾辑录《宗镜录》《万善同归集》《神栖安养赋》《唯心诀》等著述,影响极为深远。为净土宗六祖,亦为法眼宗三祖。那个时代,正是唐朝衰亡、宋朝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