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水雷战是中国海军为破袭和阻塞日军之长江运输而实施的水雷游击战。八一三抗战爆发后,中国海军便将长江中游划成三个布雷游击区。第一区从监利至黄陵矶,第二区从鄂城至九江,第三区从湖口至江阴。1938年底,组成海军长江中游布雷游击总队,以刘德浦为总队长,下辖5个大队、11个中队,分布于江西的湖口至安徽...
“未来无人水雷战系统”是典型的异构跨域无人作战平台的综合集成与智能反水雷设备的组合,其构成主要包括4部分:实施猎/扫水雷的无人水雷战子系统,用于运载、部署无人水雷战子系统的多功能母舰,新一代扫雷潜水员基地舰和水雷作战数据操作系统等。无人水雷战子系统作为“未来无人水雷战系统”的核心,是实现“防区外...
毫无疑问,在水雷战方面我们有充分的自信。不过,从目前的情况看,水雷在未来与强敌的较量中,似乎已经失去了发挥威力的空间。不过,美媒却表示,中国拥有“10万枚”各式水雷,一旦台海地区发生军事冲突,轰-6和各型号布雷艇就可以在台海周边大量布设水雷,届时美日也会毫无办法。其实,美媒的这份担忧也并非无的放矢。
近年来,美军愈发重视水雷战能力的建设,不仅致力于改进升级现有空投型水雷,以加快布设雷场的进程,同时大大提升载机的生存能力,还在开发能够利用超大型无人潜航器等秘密投放的水雷。尽管美军现阶段的水雷作战能力因面临布雷平台、水雷性能以及库存等挑战而有限,但结合分散屏障雷区等运用方式,美军的水雷布设仍会对他...
即使在战争结束后,剩余的水雷依然在影响日本与外界的航道安全,其中仅最开始的5年,就有近120艘船只因触雷沉没或受损,共伤亡3000余人,水雷战的巨大破坏性可见一斑。▲B-29是美军在日本周围海域布雷的主要平台 不过,在看到美国对日本“饥饿”行动大获成功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的是,这种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当时...
结合实际训练情况,最后日军还是保留了1/4/4编制。至1941年9月开始的战时编制时,一水战、二水战均采用16艘4/4编成,而三水战则因为舰艇数量不足而采取了两驱逐队、每队3艘的编成。而作为水雷战队的旗舰,就要求有一定的炮击作战、指挥通讯、情报获取能力,因此一般都由大型的轻巡洋舰担当,因早期对轻巡洋舰舰种...
便是这样低成本,且灵活多样、神出鬼没的“水雷战”,将原以为自己已经彻底掌控了长江的日本海军给弄得焦头烂额,他们既不能沿江西进,也不能顺利地把水上补给线给打通。为了躲避中国海军的水雷战,日军长江舰队司令专门颁发“训令”,禁止属下舰艇“(在长江)集结航行”,规定“凡行驶芜湖以上船只,必须由兵舰领导”;舰...
总的来说,水雷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伊尔别海峡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展示了其巨大的威力和作战效果。通过布设大量水雷,沙俄海军成功地阻碍了德国舰队的进攻,并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次战役再次证明了水雷战的重要性,使其成为海军作战中不可忽视的战术手段。伊尔别海峡战役:德国与俄国的海上对决伊尔别...
抗日战争鲜为人知的长江水雷战 1938年武汉会战后期,我国海军舰艇全部殉国,所有的舰艇在日军强大的海空力量的攻击下沉入滔滔江水。残存下来的海军官兵上了岸,在我陆军兄弟的配合下,在长江中同敌人展开了水雷战,给敌人以重创。川军二十三集团军驻守长江南岸苏皖700余里防线,是水雷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