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古代先民为了生存和发展,还必须直面水患水灾问题,探索如何与水打交道的水利智慧,合理处理水患水灾与人类生存矛盾,这在一些古代都城遗址中可以看到端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考古遗址——陶寺遗址,是距今4300—39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规模最大遗址之一,位于山西临汾盆地内塔儿山向汾河谷地过渡的黄土塬上,汾河...
对于水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而言,它绝不就是水利文化甚至水利行业文化(更多地属于显形层次),更是社会文化(更多地处于隐形层次)。同时,行业文化是隶属于社会文化并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 水文化是指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与水发生关系所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是...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在6月5日环境日即将到来之际,央视新闻频道推出《文化中国行·山水间的生态智慧》系列报道。说起都江堰,大概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它是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导修建的水利工程,让四川盆地从旱涝无常变成了天府之国。但是您知道吗? 放眼世界...
塔顶,“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拱卫的巨型龙钮印章镌刻着《史记·河渠书》,“水利”一词由此出,展示着中国水利文化的源远流长。 走进博物馆,如同走进了水利文化的宝库,从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到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将中华民族治水、治国的故事娓娓道来...
[1]尉天骄:《当代中国水利事业的新面貌——新中国水文化精神研究之一》, 《河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01) 。 [2]李亮:《从京杭大运河的现代复兴看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杭州段运河为例》,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6) 。
都江堰,这一千年水利奇迹,承载着古代中国人的智慧与情感,映射出深厚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成就。它不仅是古代工程技术的典范,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体现。在今天,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挑战,我们更应从都江堰中汲取智慧,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我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感受历史的厚重,领略文化的魅力,思考人与...
流遍全世界的中国水利文化 “上善若水”。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的流动,万物生长生生不息。水利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末《吕氏春秋·孝行览·慎人》,是借“取水利”捕鱼。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讲述从禹治水到汉武帝黄河瓠子堵口历史时期治河防洪、开渠通航和引水灌溉的水利文化。由此,解释了水利的主要作用和对...
沿着松茂古道走到水利府。水利府是明代灌县最高行政机构,也是管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重要部门。水利府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反映了都江堰在明代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水利府内有一个展览馆,展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历史、原理、功能和价值。我在展览馆中学习了许多关于都江堰的知识,对这个世界水利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
都江堰坐落在四川岷江之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作为自然生态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的经典巨制,堪称人类水利发展史上的旷世奇观! 2000年11月,都江堰与青城山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是这样评价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