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望去,博物馆主体建筑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水晶宝塔。塔顶,“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拱卫的巨型龙钮印章镌刻着《史记·河渠书》,“水利”一词由此出,展示着中国水利文化的源远流长。走进博物馆,如同走进了水利文化的宝库,从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到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将中华民族治水、治国的故事娓娓道...
对于水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而言,它绝不就是水利文化甚至水利行业文化(更多地属于显形层次),更是社会文化(更多地处于隐形层次)。同时,行业文化是隶属于社会文化并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 水文化是指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与水发生关系所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是...
无疑是抓住了中国文化的一条根脉 中国古代水利发达,这几乎是一个历史常识。有学者受到启发,专门把水利与政治体制进行了因果连接。水利事业与政治体制的关系,到底如何进行历史分析才是恰当的,这显然是个复杂的课题,非一言能够蔽之。但是,这可以看作是西方学者承认古代中国水利...
4月4日,在2024都江堰放水节上,主祭人向李冰塑像祭拜。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新华社成都4月5日电(记者李力可、袁秋岳)4日上午,2024都江堰放水节“放水大典”启幕,上千名中外嘉宾身着秦朝服饰,学习秦朝礼仪,沉浸式体验治水文化。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在6月5日环境日即将到来之际,央视新闻频道推出《文化中国行·山水间的生态智慧》系列报道。说起都江堰,大概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它是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导修建的水利工程,让四川盆地从旱涝无常变成了天府之国。但是您知道吗? 放眼世界...
的发展模式。遗产有形,文化无价,古老的灌溉工程镌刻着悠久的中华农耕文明,更体现出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发展理念。保护与利用好这些水利文化遗产,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期待能有更多人参与进来,了解历史悠久、内涵深厚的水利遗产,润泽心灵。《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2日 11 版)
11月2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齐鲁水文化论坛有关情况。山东水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近年来,山东省水利厅把水文化建设作为治水兴水重要内容,坚持高标定位、高位推动,立足治水实践,加强顶层设计,将“文化铸水”作为“六水共治”重要举措之一,提出“十个一”工作思路,不断深入打造“水韵...
4月4日,在2024都江堰放水节上,主祭人向李冰塑像祭拜。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新华社成都4月5日电(记者李力可、袁秋岳)4日上午,2024都江堰放水节“放水大典”启幕,上千名中外嘉宾身着秦朝服饰,学习秦朝礼仪,沉浸式体验治水文化。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
通过留存下来的水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古人在治水、理水、用水方面的认知和探索,无不彰显了朴素的环保思想与高超的工匠技艺。他们以水为载体,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独特的水利文化。为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北京市对涉及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
书籍是水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山东省聚焦治水兴水历史进程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挖掘水利历史文化,荟萃水韵书香,汇编系列丛书。联合开展山东历史著名水工程、治水人物、治水传说征集活动,在大众日报开设“鉴古开来,水发兴鲁”专栏,结集出版《水越千年韵齐鲁》一书。组织开展山东古井名井资料征集,对舜井、墨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