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思想,相对于君本(国本)、官本而言,指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 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民本思想源远流长,肇始于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定型于汉代,此后历朝历代虽有所演变,然而其思想主旨始终没有变化。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为...
民本思想是代表社会下层民众利益的学说,但权力掌握在国君手里,导致它难免带有空想的成分,因此学界不少学者质疑或否定民本思想的价值。例如:冯天瑜先生指出,民本不过是君主专制的“装饰品”。(参见冯天瑜:《近代民主主义的民族文化渊源》,《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4期)...
民本是中国传统政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底蕴深厚、泽被古今,是中华民族繁衍兴旺、中华文明悠远绵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从盘庚的“重民”、周公的“保民”到孔子的“爱民”、孟子的“贵民”、荀子的“民水君舟”,再到汉唐以来各式各样的民...
▲西周初期周公旦总结商亡周兴的历史经验,最早提出“敬天保民”的主张,强调敬从天命、怀保小民、施行德政,奠定了后世民本思想的理论基础。国家者,士民之居也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出于古文《尚书·五子之歌》,虽然古文尚书成书年代较晚,但“民惟邦本”的观念却是商周时期流传下来的,这可以从西周初年...
民本”一词最早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原句是: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夏康之弟劝诫夏康而作的诗歌。意思是民众是国家的根本,作为统治者要敬民、重民、爱民,认识到民众的力量,自我约束,修善德行。慎重处理民事、国事。民本主义 民生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
民本主义源自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其含义简单明了:政府存在的全部意义在于服务“百姓”的整体福祉,否则理应被人民推翻。此思想源于《尚书》所称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本主义后来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亦是一千七百年选官考试和拔官考核的基本原则。中国人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这种民本主义观念是...
(1)孔子的民本思想是“仁”“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刑杀。 (2)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仁政”“民为 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荀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君舟民水”。 (4)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感 应学说,即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如果残 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5)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提出“天...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认为国家权力应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以下是关于民本思想的详细解释:起源与发展:民本思想起源于商周交替的早期阶段,经历了从敬天重鬼到敬德保民,再到强调民的地位高于天的演变过程。特别是“民贵君轻”的观念,成为民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单的说,民本和民主不是一回事,两个概念区别很大。现简要介绍一下。民主是个社会、政治概念,和国家权力有关;民本是个社会、经济概念,离国家权力较远。或者说,西方古典文化包含民主意识,中国传统文化有“民本”思想,但没有民主意识。民本、民主、一字之差,却存在重要区别。中国传统文化包含民本思想,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