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这是墨家的主张。墨家力图使平民在政治上享有与贵族平等的权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官的绝不可能永远富贵,平民百姓也决不会永远安于贫贱。它表达了庶民阶级参加政权和提高社会地位的强烈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 答案解析: (1) 李白诗句...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出自《墨子》,意思是:做官的不会永远富贵,而民众也不会永远贫贱。对有才能的人就举荐他们,对没有才能的人就撤下来。 A项错误,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即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出自《墨子》,意思是:做官的不会永远富贵,而民众也不会永远贫贱。对有才能的人就举荐他们,对没有才能的人就撤下来。 A项错误,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即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
只要德不配位,就是废黜,贫之贱之,哪怕是富者贵者,或王之父兄。这样就可以实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也就给平民阶层参与政治提供了机会。墨子说:“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所以,国君治理国家,其根本的任务就是要使国家贤人众。如何才能使得国家贤人众呢?国君首...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
原文“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出自《墨子·尚贤上》。墨子主张以能力而非出身选拔官员,反对世袭制,强调任人唯贤。句中“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体现了等级流动的思想,“举能下无能”则直接点明根据才能升降职位的主张,属于墨家“尚贤”思想的核心内容。题目完整且引文完整,故可作答...
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逸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所以题干中提出“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墨子。选项C.墨子正确,A、B、D错误。 故选:C...
还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同上)。又主张“尚同”,要求各级正长直到天子都必须“一同天下之义”(《尚同下》),做到“尚同而不下比”(《尚同上》);“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同上),“天子又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尚同下》)。 提倡“节用”、“节葬”、“非乐”,...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摘自《墨子·08章尚贤(上)》 解释:当官的没有永久高贵的,普通老百姓没有终身低贱的,谁有才能就选拔谁,谁无才能就罢免谁。 赏析:此句说明官员责在施政,施政要有才能,选拔贤能之才,罢免贪官污吏,使政治清廉,社会安定。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直接否定了周代宗法制度下的世卿世禄制。墨子指出,官员不应因出身显赫而永居高位,平民也能通过展示才能获得晋升机会。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革命性,为战国时期布衣卿相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能力本位的选拔标准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