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识别,在中国进行的民族成分和民族名称的辨别和确认。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贯彻民族政策和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解释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由于交错杂居、互相影响以及其他原因,一个民族往往有多种自称或他称;有些民族还因统治阶级实行民族...
1950年至1954年,是新中国民族识别工作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我国政府经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确认了38个少数民族的族属和族源。其中一些早已被认可的少数民族,诸如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朝鲜、满、瑶、黎、高山等,得到了确认。同时,还有27个新的少数民族被发现和确认,这些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
1954年,中央民委派出的云南民族识别调查组经过长达半年的工作,将云南的260多个不同族称的族体归并成了22个,其中最复杂的要数对彝族支系的归并。时任调查组长的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耀华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识别》中写道:“讲彝语的各单位人口多,当时有300多万人,且支系繁杂,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支系最多的民族,...
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民族成份和民族名称的辨别。新中国建立初期,各民族的名称相当复杂,据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登记上报的民族有400多个,其中有的是自称,有的是他称;有的为一个族体不同的汉语音译;有的以居住区的地理名称而得名;有的则以特殊...
中国未识别民族(Unrecognized ethnic groups in China),指的是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认定为独立民族的特定群体,也可能是指民族辨析尚且不明晰而未获官方承认的民族。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未识别民族人口为640101人。分布 中国未识别民族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其中贵州省最多,其次为云南...
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民族成份和民族名称的辨别。新中国建立初期,各民族的名称相当复杂,据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登记上报的民族有400多个,其中有的是自称,有的是他称;有的为一个族体不同的汉语音译;有的以居住区的地理名称而得名;有的则以特殊...
根源就是苏联的民族识别和划界政策,在强调民族是“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的共同体”时,也给每一个公民都贴上一个“民族”标签,使不同民族把各自的加盟共和国看作是“本民族领土”,把加盟共和国的资源看作是“本民族资源”,认为加盟共和国应由“本民族”的语言、宗教...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中苏两国的民族识别标准并不相同,而且苏联的标准也不适用于中国,比如苏联曾经简单...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苏联主导的中亚民族识别和划界在当时而言,毫无疑问地瓦解了当时泛滥的突厥主义思潮。因为自十月革命后,随着俄罗斯帝国的瓦解,庞大的疆域内纷争四起,不少民族主义者便借着混乱进入苏维埃政权,于是便在中亚催生了极端狭隘排外的民族主义思潮,这对新生的苏维埃来讲是有巨大威胁的,泛(大)突厥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