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街道和企业事业单位人民武装部,负责办理本地区、本单位的民兵预备役工作;未设人民武装部的单位,应当确定一个部门办理民兵预备役工作。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民兵预备役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民兵预备役工作任务安排必要的民兵预备役工作经费。第...
预备役人员则享受更完善的待遇保障,包括预备役津贴、军事训练期间的工资、奖金等,并在医疗、抚恤等方面享受特殊政策。2024年,一类预备役人员年均预备役津贴约为1.8万元,二类预备役约为1.2万元,加上训练期间的各项补贴,预备役人员的军事活动收入可观。从战时动员看,民兵和预备役的定位也不同。民兵是应急应战的...
预备役因为有军衔,他们的肩章就有杠有星星。不过和正规军不同,预备役的军衔是有上限的,正规军最高可达上将,但预备役最高只能到少将。因为预备役在编制上最高达正师级,师长的最高军衔就是少将了,正常情况下多是大校。因此少将军衔在预备役中都很少见,出现比较多的就是大校军衔。预备役和民兵的军种问题 第四...
预备役的训练方式是规范的,它以军事训练大纲为依据,按照军事训练规程进行,实行部队统一、部队主导,充分发挥现役部队的示范引领作用。预备役的训练时间是充足的,它根据预备役的类别、专业、任务等确定,一般每年不少于60天,实行固定安排、严格执行,确保预备役随时能够转为现役。民兵的待遇保障是基本的,它主要包括...
民兵实行基干民兵与普通民兵双重结构,基干民兵年龄限制为18-28岁,需接受系统军事训练,普通民兵覆盖18-35岁适龄男性。《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知识教程》明确,预备役部队以现役军人为骨干,预备役军官士兵为基础,按现役部队建制编成。编组原则差异 - 民兵按行政村、企业单位编组,强调地域属性 - 预备役按军兵种专业编组...
军分区(警备区)、县(市、区)人民武装部,是本地区的军事领导指挥机关(以下简称军事机关),负责本地区的民兵、预备役工作。第四条 乡(镇)和城市街道人民武装部,是国防体制的组成部分,其机构设置和干部配备,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企业、事业单位的民兵、预备役工作,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当地军事机关领导下,...
民兵和预备役都是国家的国防后备力量,但是它们有一些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人员构成和来源。民兵是指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由各地的基层武装部门组建和管理,成员包括退伍军人和从未服过兵役的公民。预备役是指预编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或者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服预备役的公民,以退伍军人为...
预备役,这一群体在军队中经过登记注册,虽未正式服役,却已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和专业技能。他们拥有稳定的职业与生活,然而在国家需要时,便会挺身而出,参与军事行动。而民兵,则是在不脱离日常生产劳动的前提下,基于国防需求所组建的群众性武装力量。他们通过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军事训练,旨在提升自身的国防能力。二、...
可以先加入民兵再申请加入预备役。具体分析如下: 加入预备役的途径 根据相关法律知识,没有服役的人员有两种方式加入预备役:一是参加地方武装部组建的预备役准军事部队,二是加入民兵应急分队,经过训练后即可转为预备役。这表明,加入民兵是成为预备役人员的一种途径。 民兵与预备役的关系 民兵作为地方武装力量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