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粒子(Maons),又译毛子,是美国物理学家谢尔登·格拉肖在1977年提出的一种粒子命名法。毛粒子为美国物理学家格拉肖提出的概念,纪念
毛泽东的科学贡献:毛粒子及背后的哲学思想 1977年,第七届夏威夷粒子物理学年会上,著名物理学家谢尔登·格拉肖提议将构成物质的更基本的粒子命名为“毛粒子”(Maons),以悼念毛泽东并致敬其哲学想法。这是怎么回事呢?1898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电子,在随后的半个世纪中,人们不仅发现了原子核和原子结构,而且...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毛泽东不断向自然科学探求,在粒子基本问题上获得了“毛粒子”的殊荣。这告诉我们:求真务实不仅是科学家应有的精神,也是每一位社会科学者必须拥有的。 来源:红色摇篮党建声音馆,转载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
"毛粒子"(Mao particle)是一个网络用语,通常用来戏谑地指代一些微小但不可或缺、或者是难以捉摸的事物或现象。这个词语起源于对毛泽东主席的敬称“毛主席”,将“毛”字放在“粒子”之前,形成了这个有趣的词汇。在网络语境中,它有时被用来形容那些在集体活动中必须出席但又不那么显眼的人,或者是指那些看似不重要但...
1977年,在美国夏威夷召开的世界第七届粒子物理学谈论会上,爆出一个以中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名字命名的“毛粒子”,提出这个建议的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谢尔登·格拉肖(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格拉肖认为,毛主席是举世闻名的大哲学家,他一贯主张自然界有更深的统一,所以应该将这份尖端科学领域的殊荣给他,作为永久的纪念...
据说,格拉肖上述关于“毛粒子”(泛指组成物质的所有粒子的总称,而不是专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粒子)的提议,并未在科学界获得广泛认同。可能是因为毛泽东“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基本粒子也是无限可分”的论断并非基于物理学的科学假说,尚没有任何科学实...
从哲学观点到科学发现 “毛粒子”之谜#艾跃进 #伟人 - 艾跃进教授语录于20240412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535.6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毛主席是一代战略家,7大预言6个已应验,第7个因何颠覆科学界?前言 1978年,世界第七届粒子物理学讨论会在夏威夷召开,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格拉肖发言,这一次的他大胆提出一种设想,将构成物质的所有假设组成部分命名为“毛粒子”。在物理学中,“粒子”这个名词十分常见,可很多人并不知道“毛粒子”的渊源,也...
随后,在会议当中谢尔登·格拉肖提议将构成物质的假设部分统一命名为“毛粒子(Maons)”以纪念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提议受到了大家的支持,从此以后就有了“毛粒子”这一物理学名词。 这是世界物理学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时刻,这一命名的通过表明了主流科学界对“物质可无限分割”这一理论的支持,也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