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印途】佛教圣地之五:毗舍离 毗舍离(Vaishali),又译为吠舍离,意为广严,为释迦牟尼时代著名的大城市,位于今天印度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的北边。吠舍离是佛陀弘法的另一主要地点,佛陀在此城预言自己即将入灭。在佛陀灭度后百年,在此城中,西印度长老耶舍比丘召集了...
毗舍离的统治在当时实行了超前的共和民主制,有人认为佛家的僧团制度正是发源于此。🌐 此外,这里也是释迦牟尼在圆寂前三个月预言自己即将圆寂的地方。🕊️如今,毗舍离的外表已不复从前,但这正是释家所倡导的“无常”的体现。🌿 无常,在佛教中常被翻译为“Annicca”,意为“常变”或“常易”,这也是佛教思...
梨耆弥大臣回到家里又去问儿媳毗舍离。 毗舍离说:“把一块细毛毯,铺在地上,把两条蛇放在毛毯上,如果是母蛇,就静卧不动;如果是公蛇,就躁动不安。怎会知道呢?母性的蛇,喜欢细滑柔软,遇到细软的东西就不想动了;雄性的蛇,喜欢刚强勇猛,在细软的东西上,就会躁动不安。从这个道理推想。就可以知道。” 梨耆弥...
梨耆弥听了毗舍离的话,知道她很有才干,从此更加信任她,家里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放心托付给毗舍离,从此不再理会家中事务。 有一天,一群大雁衔着稻穗从海岛飞来,飞到王宫上面,稻穗掉落到大殿前,宫里的人看见了,把稻穗拣起来,献给了波斯匿王,波斯匿王见这稻米特别好,认为一定能当药用,便命令手下人收起来,留作种...
此云广博严净,亦云好稻,复云好成。’西域记七曰:‘吠舍厘国,旧曰毗舍离国,讹也,中印度境。’四分戒疏二上曰:‘毗舍离者,多论云广严城也。’玄应音义四曰:‘毗耶离,或作毗舍离,或云维耶离,亦云鞞奢隶夜,皆梵言讹转也。正言吠舍厘,在恒河南,中印度境,七百贤圣于中结集处所也。’即今印度恒河北岸...
世尊留给毗舍离城的子民们佛钵后,随即前往拘尸那竭国。——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六.八难品第四十二(二)》省思:众生迷心迷境,执着一切法是常、乐、我、净而生颠倒执着,因此造业受苦,轮回不已。若能在日常中思惟、修习「无常观」,触物即照,照见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等尘境,不论...
毗舍离(Vaishali),又译为毗舍离、吠舍离,意为广严,位于今天印度比哈尔邦首府巴特那的北边。著名的维摩诘居士就是居住在这个地方。 佛陀在39岁左右初次来到毗舍离,日后也经常在此游化讲学,在这座王城近郊,世尊首次接受了女众出家。第一位请求出家的女众,就是自小抚养佛陀长大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她还带着...
于是阿难尊者从摩揭陀国渡恒河前往毗舍离坐船到恒河中间时从船上飞身至空中入火光三昧以神通力将自己的身体火化分为两半就这样进入了涅槃 毗舍离与七百结集 阿难舍利塔 吠舍离佛说法处 佛陀弘法的另一主要地点是毗舍离。毗舍离是古代梨车毗部族的国名和首府名,今属比哈尔邦,在佛陀时代是一座大城,现在却是印度最贫困...
毗舍离的祖先 从前,有一个波罗奈国,国王后宫有众多嫔妃。某日,其中一位夫人知道自己怀孕了,十分高兴,赶忙将此事告知国王。国王听了也高兴万分,即命令掌管内务的总管在吃、穿、用各方面都给这位夫人最好的照顾。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妊娠期满,夫人临盆了,可是降生的并非呱呱坠地的婴儿,而是一块肉,并且鲜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