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诉讼过程中,杨乃武耗费的讼金多达2000两白银,这相当于当时一位县令三年的薪资,足以支撑他启动京城的控诉流程;反观毕秀姑,当她在杭州府衙前击鼓以求伸冤之时,却因无法承担区区800文的“状纸费用”,遭到了衙役的无情驱赶。遵循《大清律例·刑律》中关于“妇女犯罪”的规定,毕秀姑在刑部进行复审之际,仍...
毕秀姑见状,心急如焚,急忙去找大夫给葛品连看病。谁知葛品连吃了几副药后,病情反而加重了。 于是毕秀姑又找了一位大夫,第二位大夫在听闻小白菜的描述后,声称第一个大夫判错病情,这是火疾,不能大补,需要泻火。 结果大夫又开了一大堆中药,让其尽数熬煎,然后吞服下去。 谁知,这次汤药喂下去后,葛品连病情...
经过审查,结果出人意料,葛品连并非因为中毒而死,而是因为身体的老病复发。慈禧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怒,她没想到竟有如此荒谬的事情。于是,她立即下令释放了杨乃武和毕秀姑,而锡彤被贬谪,其他涉案的官员也被解职或降职。出狱后,杨乃武和毕秀姑各自过上了平静的生活。杨乃武继续他的蚕丝生意,平平安安...
真实历史记载毕秀姑(1856—1930),乳名阿生,浙江余杭人。为葛家童养媳,史称“葛毕氏”。长得白皙秀丽;因穿白衣绿裤,人称“小白菜”。毕秀姑的丈夫葛品连,乳名葛小大,仓前镇葛家村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毕秀姑与杨乃武被怀疑通奸杀夫,在刑讯后认罪,身陷死牢,含冤莫雪。此案惊动朝廷,在数度更...
本案主犯杨乃武与毕秀姑俱无罪开释。但是,二人确有同桌共食和诵经读诗之举,以不守妇道杖毕秀姑八十,杖杨乃武一百并革除举人身份。 问题来了,偌大的大清帝国每年光死刑案件就多达成百上千件,其中也不乏冤假错案。那么,慈禧太后为何会单单关注并且重审杨乃武与小白菜案?
冯许氏则提出,先让新婚夫妇住在自己家里,等他们满月之后,再出去租一间房子住。喻敬天见自己的大部分要求都满足了,所以见好就收,答应将毕秀姑嫁给葛品连,并请住在附近的秀才杨乃武帮忙定了婚期。1872年三月初四,葛品连与毕秀姑举行了婚礼。杨乃武因为之前帮忙订婚期,与葛品连和毕秀姑结识,葛...
毕秀姑于咸丰六年(1856)生于余杭县仓前镇毕家堂村,父亲早逝。8岁时,母亲再嫁喻敬天,称喻王氏。关于“小白菜”这一称呼,其源头在案情大白后,源自文艺家创作,因毕秀姑清秀灵动、常穿绿褂白裙而得名,也因嫁豆腐匠葛品连,有“豆腐西施”之称。毕秀姑的丈夫葛品连,原名葛小大,家有兄长代...
毕秀姑,字阿生,1856年生于浙江余杭,葛家童养媳,史称“葛毕氏”。她皮肤白皙,容貌秀丽,因此得名“小白菜”,常身着白衣绿裤。1873年,毕秀姑与杨乃武被怀疑通奸杀夫,随即遭受刑求。在被迫认罪后,两人被关入死牢,冤情深重。此案震惊朝廷,历经多次重审,虽最终洗清冤屈,但两人遭受酷刑折磨的...
赵志刚、孙智君 - 毕秀姑
葛品连每天起早卖豆腐日落而归,有时候忙生意还要在店里过夜。其母亲沈喻氏因为改嫁,也不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独自在家的小白菜毕秀姑就开始和房东杨乃武夫妇来往。 杨乃武夫妇热情好客又有一技之长。杨家夫人教毕秀姑生活技能,而身为举人的杨乃武则教她读书写字,三个人还经常坐在一起吃饭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