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尼卡》堪称绘画界中的反法西斯宣言,是西班牙画家巴勃罗·毕加索于1937年创作的。 这幅画中,毕加索运用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风格揭露了纳粹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无辜平民的大规模轰炸,反映出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一眼看上去《格尔尼卡》并不是一...
面对战争,对毕加索而言,“艺术不是装饰品,是用来迎敌的武器。”他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 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 《格尔尼卡》(局部) 面对《格尔尼卡》这样一副支离破碎的画作,虽然画面依然抽象,但其饱含的真实情感,却能够轻易的感染面对它的人,唤醒我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它时刻警示人...
格尔尼卡的描述和内容 这幅画是一幅巨大的壁画大小的油画,画在帆布上,大约有11英尺高,25英尺宽。它的规模和规模决定了它的影响和力量。毕加索选择的调色板是黑色、白色和灰色的阴郁单色调色板,强调了场景的严肃性,也可能是指媒体对战争的表现。这幅画有一个有质感的部分,类似于新闻纸的线条。这幅画是以毕...
有没有原图啊..同学们翻到这一章的最后一节,看到这个毕加索画的《格尔尼卡》了没有?现在是1937年初,二战还没有爆发,但是西班牙在打内战,德国干涉内战,用轰炸机在西班牙进行惨无人道地轰炸
格尔尼卡,是西班牙遭受德空军轰炸之地,也是毕加索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大型油画的名字。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用平面的绘画方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用几何化的形式描画了法西斯战争之下,人民惊慌、痛苦和死亡的凄惨情形。立体主义:如牛头,正面的半边牛头+侧面的半边牛头构成完整的牛头。
毕加索将保管的重任交给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并约定只有西班牙重新成为民主国家的时候,它才有资格取回这幅画作。轰炸后的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图源:英国《电讯报》网站1975年佛朗哥病逝后,西班牙开始重新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经过复杂的谈判,美国方面最终同意遵照毕加索的遗愿,让《格尔尼卡》返回西班牙。但历经几十年...
右图是毕加索于1937年4月创作的名画《格尔尼卡》。该作品采用了立体主义、半写实主义等多种手法和风格,描绘了当时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镇上居民的悲惨生活。当年毕加索
全画用黑、白与灰色画成。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 画中的诸多图像反映了画家对于传统绘画因素的吸收。那个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传统;手持油灯的女人,使人联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那个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与戈雅画中爱国者就义的身姿不无相似之处;...
下图是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 (局部 ),它采用夸张、变形和抽象的表现方法 ,以超现实主义风格 ,表现苦难、受难和兽性 ,控诉了法西斯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