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成本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洛特卡(或大卫·李嘉图)提出,主要观点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生产成本差异,通过贸易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比较成本理论的定义与起源 比较成本理论,又称比较利益论,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绝对成本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该理论的核...
“比较成本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 本题要点: (1)所谓比较成本,即一个国家生产 1 个单位的某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相对低于另一个国家。李嘉图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生产不出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但只要能生产出成本比较低或相对低的产品,就可进行贸易分工,并从中获得贸易利益。( 6 分 ) ...
比较成本理论(又称“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
比较成本学说又称比较利益学说,是李嘉图在斯密绝对成本学说基础上提出的、按照比较成本实行国际分工的国际贸易理论。 斯密认为国际贸易的发生是由于通过国际地域分工,参加交换的双方都可节省劳动。在交换中,一国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也即成本绝对小于其他国家。他以成本的绝对差别为依据,被称为绝对...
比较成本论(精选九篇) 比较成本论 篇1 1. 作业成本管理和成本企划模式的比较 1.1 共同点 1.1.1 二者适应现代竞争环境的变化, 把成本管理的目标均定位于“顾客满意”。 1.1.2 二者秉承新的企业观, 即把企业看作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集合体, 设计、生产、销售等作业形成一个起始于企业供...
比较成本理论被认为是国际贸易上的纯理论,原因如下: 1. 理论假设:比较成本理论基于一系列简化的假设,如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运输成本、同质产品、固定资源等,这些假设使得理论分析更为清晰和简洁。 2. 理论性质:比较成本理论是一种规范性理论,它提出了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国际贸易模式,而不是描述现实中的具体贸...
答:李嘉图旳“比较成本论”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论旳基础上发展而来旳。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多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旳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旳状况下,生产总量将增长。如此形成旳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均有利。 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移动旳...
首先,比较成本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静态分析。该理论认为世界是永恒的,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是一个各国间、各经济集团间利益和谐一致的世界。李嘉图提出了九个假定作为其论述的前提条件:一是只考虑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二是坚持劳动价值论,以英葡两国的真实劳动成本的差异建立比较成本说,假定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三...
比较成本论的广泛适用性得到了实证经济学的验证。无论是生产力水平较高还是较低的国家,只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分工和贸易,都能够获得实际利益。这一理论促进了国际分工体系的扩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财富的增长。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还坚持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而劳动时间是衡量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