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比德”是指人们习惯性地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的道德、情操,使自然物的属性人格化,人的品性客观化。 B. “畅神”是晋宋以后才出现的,它强调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得到满足,从而精神为之一畅。 C. “比德”实际上是一种“美善相乐”的观点,孔子等人都曾提出类似的观点,“比德”...
魏晋南北时期,对自然景物的“畅神”审美观盛行起来。所谓“畅神”,指自然景物本身的美可以使欣赏者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畅。正是“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畅神”和“比德”不同,它专注于对审美对象本身的欣赏,不要求用自然景物来比附道德情操。与“比德”相比,“畅神”又前进了一步。“畅神说...
比德与畅神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道又是先天先地无始无终的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庄子大宗师这种幽微玄妙的道涵纳于一切事物之中又超越于一切事物道家所提倡的就是对这种宇宙大道的感悟经过感悟大道从而实现对宇宙本体的认识感受大的自由 春秋战国...
致用、比德、畅神 1. **致用**:中国早期艺术以实用功能为主导(如青铜器、陶器等生产生活工具),功能需求凌驾于审美价值。 2. **比德**:儒家文化兴起后,艺术成为道德象征(如“玉有五德”“山水比德”),自然物被赋予伦理属性。 3. **畅神**:魏晋时期玄学推动艺术独立,艺术转向抒发个性与审美体验(如山水诗画...
一、致用阶段强调美的实用性,即美的事物应具有一定的功能和效用。二、比德阶段通过将自然景物的特征与人的道德品质相比较,以此来象征和表达人的高尚情操。这一时期,自然开始被人性化。三、畅神阶段则是指自然景物本身所具有的美丽能够使观赏者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比德是周秦以来的人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的道德、情操的一种审美观。B,比德所尊重的不是自然物身上被人为外加的道德伦理价值。.“畅神是指晋宋以后盛行,欣赏者从自然美的欣赏中得到情感的抒发和满足的一种审美观。D.畅神所尊重的是它自身的足以令人舒畅怡悦的审美价值。10.下列各句诗,不符合比德“审美观...
畅神强调自然景观对人的精神愉悦作用,注重对景观的欣赏和体验。而比德则更注重自然景观的道德启示作用,鼓励人们将山水比作精神榜样,从而在道德上受到启发。总的来说,畅神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比德更强调道德教化作用。两者在自然审美领域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在不同程度上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
从致用、比德到畅神教学课件 从致用、比德到畅神 社会美—人的美 现实中的美艺术美—艺术作品的美 自然美—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美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致用 比德 畅神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青山欲共...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审美视野的逐步扩大。在自然美领域,从对动物的审美到对植物的审美,对山水的观赏由“比德”到“畅神”的转变
致用注重美的功能,美的实用。比德就是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这一阶段主要是人化自然。畅神指得是自然景物本身的美可以使欣赏者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