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庄辛说楚襄王》体会《战国策》运用比喻说明道理的方法: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庄辛用比喻劝喻襄王,不能贪图眼前的享受,而要时时提防背后的敌人。文中全用设喻说理,层层进逼,由“蜻蛉——黄鹄——蔡灵候”最后到“君王”,有小到大,有物及人,层层进逼,最终揭示主旨,充分体现了《战国策》长于...
既而,再次引譬取喻,论说“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区别。“挟太山以超北海”谓之“不能”;而不愿“为长者折枝”是“不为”。作者又设喻类比,提出了第二个分论点:“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答案:用“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比喻“王之不王”是...
有人把教员比喻为古代帝王,要我说,古代最牛逼的帝王都没有一个能拉出来跟教员对比的,李世民朱元璋都不行,汉武帝更不如。都不是一个档次。军事政治文化且不论,就说一点,古代哪一个帝王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奋斗终身的?哪一个帝王不是三宫六院嫔妃无数儿女无数?如果一定要以古代帝王来跟教员相比,那教员...
2024-02-18 10:47:1702:4513 所属专辑:百喻经|一个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 6元开会员,免费听 音频列表 百喻经19乘船失釪喻 14 2024-02 百喻经20人说王纵暴喻 13 2024-02 百喻经21妇女欲更求子喻 13 2024-02 百喻经22入海取沈水喻 12 2024-02 ...
孟子见齐宣王有所领悟,欣慰地说:"大王能有此觉悟,实在难得。仁政之道,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就像养牛,不能指望一天就把牛养壮,而是要日复一日地用心照料。治国也是如此,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到成效。"齐宣王深以为然,说:"先生这个养牛的比喻,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从今以后,我一定...
然后又列举公卿、瞽、史等以各种方式向国君进谏,借古说今,劝诫厉王倾听民意。而后又以各种资用生成的议论来说明“国人谤王”是自然之理。最后,以“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警告厉王,“弭谤”的结果只会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这篇作品在语言技巧上,有比喻、议论,有恳切的劝诫,有严峻的警告,逻辑性强,富于文采,...
【答案】文中“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齐宣王的“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同样是力能做到而不做,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枝”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对比出前者是绝对做不到的,而后者不过是举手之劳...
比喻还是拟人?池塘里的荷花就像美丽的少女,亭亭玉立 这一切都是由这道题目引发的: 一眼看上去,这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就是比喻,把“流云”比喻成“锦缎”,本体、喻体、比喻词都清清楚楚。 但是有的同学填了排比,有的同学填了拟人,结果都被判了错。同学可着急了,哭着申辩说,按照修辞定义来判断的...
芍药和牡丹千百年来并称为“花中二绝”,它们同属毛茛科芍药属,有人比喻说牡丹为王,芍药为相,人们常把它们栽种在一起。 因其花期相近,故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朝看芍药”之说,下面一组图片均为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