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文书院是旌德清代乾嘉时期的一所知名书院,院址在今天的白地镇洋川村,创建者是村人谭子文。 抗日战争前夕,安徽省图书馆吴景贤先生在撰写《安徽书院志》《安徽图书馆沿革考》时,披览了全省宋、元、明、清269所书院的有关记载后,将毓文书院与同时代各书院进行比较,赞誉毓文书院是:乾嘉时代安徽讲求汉学书院之翘楚。...
毓文书院虽是地处乡间僻壤的私立书院,但主创者却不吝重金聘请德学兼备的名士大家出任山长。山长的待遇根据科举及第分为三个等级,“每年延师脩脯,举人二百两,进士三百两,翰林四百两,按季致送”;“每年延师支给膳资钱一百六十两,按月致送”;“每年延师程仪二十两”。据胡青研究,清代中叶山长的待遇,“以...
洋川毓文书院碑 原在白地乡洋川村,今由县文管所收藏。该碑碑文系翰林院侍读、书法家、书院第六任山长顾皋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撰书,题为《旌德县洋川毓文书院记》。内容为作记缘起、书院建造规模、费用、书院声望及赞颂书院兴办人谭子文的“勇于创始”精神等。
清代旌德毓文书院 与乾嘉汉学的互动 张晓婧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其与官学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倡导讲会辩难、发明学术,“书院与学术发展关系甚是紧密,书院的兴衰与学术的兴衰休戚相关” 。安徽是乾嘉汉学之皖派的大本营,而旌德县洋川毓文书院即是当时讲求汉学书院之典型。吴景贤先生说:毓文书院“实可谓为乾...
毓文书院藏书考
摘要: 旌德县洋川毓文书院,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全国当时几所著名的书院之一.实堪与当时杭州之"诂经精舍",广州之"学海堂"鼎立媲美.关键词:创办人 文书 书院 洪亮吉 包世臣 山长 乾隆 正屋 举人 学派 年份: 1991 收藏 引用 批量引用 报错 分享 全部来源 求助全文 知网 ...
1800年洪亮吉戍伊犁释还乡,第二年受谭子文聘请担任安徽毓文书院山长,致力于匡世济民之实学,在培育人才上颇有效果。清代安徽书院发展迅速,旌德县毓文书院是安徽的大书院之一,由谭子文个人独资创办,洪亮吉、孙原湘等曾任山长,“招徽、宁、池、太、广四府一州之士力学其中”。人称“乾嘉时代安徽讲求汉学书院之翘楚”,...
书名毓文书院志八卷 作者清洪亮吉輯 版本清嘉慶九年月午樓刻本 内容 说明本栏目只提供馆藏线索,不代表本站有影印。 影印检索其他古籍 相关古籍书目 吳越春秋十卷 吳越春秋六卷 吳越春秋六卷 吳越春秋六卷 吳越春秋六卷 吳越春秋六卷 吳越春秋六卷 吳越春秋六卷 ...
宁国府旌德县洋川毓文书院创建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历时两年于嘉庆元年(1796)落成,由商人谭子文捐资独办。 谭子文(1733—1813),名廷柱,旌德县洋川人,从小家境清贫,弃学从商于庐州府。五十岁以后,家业渐丰,遂分家产之半创建毓文书院。据光绪《重修安徽通志》载:“邑人谭子文建,置田百七十亩,生息银四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