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是中国连续发掘时间最长、清理遗迹最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古遗址。在殷墟出土的丰富文物中,甲骨文无疑是分量最重的一类。出土的十六万余片刻辞甲骨,单字数量逾四千字,内容涉及商朝政治与生活的各方面。“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的发现使殷墟这个地方闻名于世界。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附近,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这里出土的以甲骨文、青铜器等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全面、系统地展现出三千多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为这一人类文明史上重要历史阶段的存在提供了坚实证据。它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2006年...
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第二个王朝,与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古国相比较,殷墟的青铜文化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以青铜礼器为基础,发展成为一套以等级为核心的礼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这在世界青铜文明中是绝无仅有的,体现出独特的东方色彩。 殷墟出土青铜器种类繁...
中国青铜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1939年在殷墟王陵遗址出土的司母戊鼎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大鼎原件通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重达875公斤,是目前世界上已出土最大的青铜器。商朝晚期手工业非常发达,尤以青铜铸造业最为突出,已达到了青...
殷墟的发掘是中国学者将考古学用于解决中国古史问题的开端。虽然我们经常将安特生在仰韶村的发掘定为中国考古学的开端,但以中国学者的视角、有明确研究目标、由官方组织、形成中国考古学方法论的考古发掘是从殷墟开始的。面对安特生的“中华文化西来说”、“疑古派”对古史的质疑,赓续中华文明根脉成为当时治史学者的...
6月13日,在河南省政协“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中华文化新地标”专题协商会上,关于甲骨文回归的话题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关注。“甲骨文分布于全球,收藏于国内外博物馆、图书馆等至少174家机构,这些文物是殷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甲骨文字回归,一直是广大人民的愿望。”大家认为,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解决甲骨文研究、...
殷墟安阳市的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古称“北蒙”,甲骨文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邑商”,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景区就建在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
殷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进入青铜器时代的文化之一,它兴起于公元前约1600年,终于公元前1046年,跨越了大约五个世纪的时间。 殷墟文化以其独特的的青铜器制作技术、殷商社会和政治制度、文字、礼仪制度以及宗教信仰而闻名。在这个文化中,青铜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象征和权力的象征,在宗教仪式、祭祀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学科方法论是一个学科发展的基础。殷墟可以说是中国考古学发展的缩影,其实践而来的方法论影响至今。第一,“后岗三叠层”理论。“后岗三叠层”是梁思永通过殷墟田野工作总结而来,其确定了商、龙山、仰韶三个文化层之间的早晚关系。“后岗三叠层”的发现并不是偶然的,安特生在仰韶村、李济在西阴村的发现使大家对仰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