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与2023年同期相比水质变差的湖泊包括:汉阳区墨水湖;东西湖区马投潭、江夏区鲁湖、前湖、神山湖、下涉湖;位于蔡甸区、武汉开发的区后官湖;蔡甸区崇仁湖、金鸡赛;新洲区涨渡湖;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湾湖、龙湖、上乌丘、无浪湖、下善湖、竹林湖、柱木湖、状元湖;东湖风景区东湖;长江新区汪湖汊。...
2021年以来,内沙湖连续三年水质稳定在Ⅱ类。武昌区水务和湖泊局副局长袁喜庆介绍,内沙湖、四美塘都是位于中心城区的城市景观湖泊,因曾经承接城市涝水等原因,导致湖泊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治理前,水质分别为劣Ⅴ类、Ⅳ类。2013年初,武昌区对内沙湖、四美塘在内的区内7个湖泊进行系统治理,以外源截污为前提,以水...
“排污口守住了,江豚回来了,长江更美了。”9月23日,在“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主题报告会生态环境专场,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队员冷光颖骄傲地报告,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长江武汉段水质目前稳定保持Ⅱ类,达到20年来最优。冷光颖在报告会现场。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
武汉地区的自来水水质硬度约为250mg/L,被归类为中硬水。水质硬度,即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是评估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中硬水虽对人体健康影响有限,但过高的硬度会影响水的口感,并可能增加排泄系统结石的风险。同时,硬水还会在家电如水壶、水龙头上留下难以清除的水垢,缩短设备使用寿命。为了优化家庭用水质量,推荐采取...
2022年,武汉市9条河流的24个监测断面中,23个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占95.8%。全市143个湖泊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9座大、中型水库水质、4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2022年,武汉市总用水量45.29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9.95亿立方米,占22.0%,工业用水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汉市的湖泊面积已经显著减少,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心城区湖泊面积缩减情况更为严重。这种变化对湖泊的水质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水质恶化、富营养化等。保护湖泊已经刻不容缓,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防止湖泊面积的进一步缩减和生态的进一步退化。在水环境形势严峻的当下,武汉市还...
全市166个湖泊中,2017年水质劣于Ⅴ类的多达48个,占比高达29%,比2015年增加11个。其中,南湖水质从2006年至今均为劣Ⅴ类,水体长期富营养化,每年都有“水华”事件和死鱼现象发生。 作为武汉市第三大城中湖,南湖的水质为何处于长期污染之中未能得到解决? 督察指出,整改部署迟缓,工程进展滞后;排口整治不力,污水直...
武汉水质检测的费用因检测项目和检测机构而异。根据湖北省环境监测服务收费标准,一般地表水的采样测试费用为:表层水瞬时样10元/点·次·项,中下层水瞬时样12元/点·次·项。此外,地下水采样的费用为30元/点·次·项,工业废水瞬时样为20元/点·次·项。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的服务费用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
武汉,因水而兴,长期面临治水难题。 从武汉市水务局获悉,近十年来,武汉市推动“三清行动”、流域河湖长制、规划编制、黑臭水体整治、生态修复等行动,高质量提升湖泊水质,复苏湖泊生态。 治湖10年,武汉市166个湖泊中,Ⅱ类和Ⅲ类水质湖泊占比从2012年的17.5%提高到2021年的...
综上所述,武汉的自来水水质较好,同时许多居民也使用较为优质的深井水。因此,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购买软水机。当然,对于个别家庭而言,如果家庭成员对水质要求较高,或是家中的管道和家电较为昂贵,可考虑使用软水机。 总体而言,武汉市民不需要购买软水机。购买软水机前,应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