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报》的《一九三一年汉口大水记 自序》中写道:“这次汉口的水患,据说是空前的大灾”。《国闻周刊》的《军队与救灾》中称:“汉口之大洪水,尤为空前未闻之浩劫”。《银行周报》的《水灾后之危机》指出:“武汉全镇,竞至覆灭”。《水灾严重之救济情形》则描述:“鄂渚之三镇,昔日繁华,顿成泽国”。...
长江沿岸多处溃堤,洪灾遍及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 河南等省,共造成14.5万人死亡。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武汉,整个汉口,半个武昌,部分汉阳均浸泡在洪水之中,水深从几十厘米到数米不等。 这次水灾不但水位高,水量大,洪水持续时间长,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而且灾情极为严重。“八月中旬,...
1931年夏,武汉爆发了一次长达1个多月的水灾。大批民房被水浸塌,到处是一片片的瓦砾场。电线中断,店厂歇业。在汉口市繁华的中山路上,浊浪滚滚。漫无边际,高楼、电杆泡在水里,各种船只在通衙大道上往来行驰。“大船若蛙,半浮水面,小船如蚁,漂流四围”。2000多船只在市区游弋。大部分难民露宿在高地和铁...
本来国民政府有一个救灾机构——中央赈务委员会,该会在水灾发生后赈灾表现不佳。比如政府将湖北省划分为甲等受灾区,拨款17万元,其中指定给武汉市7万元。另外,还拨给汉口防疫费2万元,合计19万。别看这些钱不多,它已经是全国受灾省份中拨款最多的了,武汉市也是唯一享有指定拨款和另加防疫费的城市,可见国民政...
1931年的长江大水灾,尤其是对武汉的影响,是一部城市史的生动教材。武汉,这座位于长江之滨的城市,成为了这场自然灾害的首要受害者。洪水不仅淹没了这座城市,还深刻地影响了它的历史进程。武汉,作为长江流域人类聚集的代表,体现了人地关系的复杂演变。这座城市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辛亥革命、洋务运动等...
武汉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又是内地交通十字路口,人口众多,商贸发达。水灾共造成16.3万户被淹,灾民达78.2万余人,工厂停工,商店关门,百业尽废,几十万工人和苦力领不到工资,饱受饥饿和疾病摧残。除了武汉外,湖北还有45个县或全部、或部分被淹,尤其是江汉平原低洼地,几乎被大漫灌,荆门、潜江、天门、监利...
总商会水深1.5米左右,水灾急赈会附设于内。 中山路水塔前大水。 武汉商慈各界打捞队捞出淹死尸像。 铁路外,中山公园及协和医院水深约6米。附近市房多已淹过屋顶。 八月三日,水浸入宁波美球厂。 灾情急迫,无舟可雇。儿子用简当竹筏载运其母。 后湖居民被水冲毁后的物件及抢救的情形。
武汉首当其冲,在波涛冲击之下,成了一片汪洋。当时各方的反应,交织成一幅水灾之下的历史众生相:疲于应对的国民政府、接踵而至的日本侵略者、遍寻生存之所的难民、临时营运的水上交通、饥荒与血吸虫病扩张……一则谣言开始流传,说这次洪水是行云布雨的龙王出手报复。 ]...
灾难纪实:1931年的武汉大水灾,图2是水上出租车 提起1931年,我们一般会想到“九一八”事变。然而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在水灾中活下去,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图为武汉的一条被大水淹没的街道,人们只能依靠船只来满足日常出行需要。随着洪水水位的上升,街道变成了运河。原先在港口附近以运货...
1931年武汉水灾真实影像:抗灾全靠自救,死难者到第二年才埋完!, 视频播放量 32、弹幕量 0、点赞数 1、投硬币枚数 2、收藏人数 1、转发人数 0, 视频作者 记者李满, 作者简介 上身死人,给活人明白!,相关视频:南京大屠杀真实影像,武汉暴雨江水上涨淹没江滩大舞台,处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