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罪金简是河南博物院馆藏文物。简流行于唐五代时期,是用来祈福禳灾的信物,多系帝王之物,按质地分有金、银、铜、玉等,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武曌金简是中国已发现的唯一金简。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金简。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为自己消灾除罪的金简。这件可移动的罕见武则天遗物,是其晚年在中国...
这枚金简上的武则天自造字 无疑是宝贵的历史物证一枚小小的金简历经岁月长河的涤荡保留至今使世人看到了武则天时期的政治思想、投简制度使我们在时隔千年后触摸到武则天晚年内心世界的角落监制丨唐怡制片人丨武慧锋文案丨隋博宇视觉丨朱灵萌技术丨刘竞尧审校丨左中明统筹丨刘莹 田昊原资料支持丨杨晨玥特别鸣谢丨河南博物院...
武则天金简,金质,长36.20厘米,宽8厘米,重223.5克,含金量96%以上。上面双钩錾刻有3行63字铭文,“上言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这枚金简发现于登封嵩山峻极峰,现藏于河南博物院。投简时...
1982年,登封农民屈西怀在嵩山峻极峰捡到了武则天金简,这件国宝的今生传奇由此开启。屈西怀拒绝了文物贩子的天价收购,主动把宝贝上交国家,使得河南博物院拥有了这件弥足珍贵的镇院之宝。武则天金简是女皇武则天所遗留的唯一一件与她本人有关的可移动文物,对于研究唐代历史、武则天的政治思想、武则天书法、古代投简制度...
今天 一起来认识武则天金简 01 世所罕见的武则天遗物 直到今天依然灼光灿灿 1982年的登封县嵩山峻极峰 当地农民在山间发现了一枚金简 含金量极高 直到今天依然灼光灿灿 它造型规整 整体无纹饰 却刻字精美 排列整齐 以娴熟的平錾手法点刻成字 均匀紧凑 宛如墨书 表现出极高的制作工艺水平 后经专家鉴定 这是唐代...
🔍 名称:武则天金简(武曌金简) 📅 出土时间:1982年,河南登封县峻极峰北侧 📏 文物尺寸:长36.2厘米,宽8厘米,重223.5克 📜 文物铭文:金简上刻有双钩楷书63字,内容为:“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大意是:大周国主武曌(音同照)信奉道教,渴...
不过,1982年,河南发现的一件文物终于让情况有了变化,其上记录虽然只有区区63个字,却明白无误地透露了武则天的心路历程。嵩山之巅发现“武曌金简”1982年5月,河南登封的一名29岁的年轻人屈西怀到嵩山峻极峰山顶去采药,无意搬起一块石头时意外发现一个黄色长条形金属片。屈西怀欣喜地把它带回家,晚上趁无人时...
这件武则天金简是1982年在嵩山峻极峰被人发现,被认定是武则天在嵩山祭祀时,投下的除罪金简。简流行于唐五代时期,是用来祈福穰灾的信物,多系帝王之物,按质地分有金、银、铜、玉等。而这件武则天金简,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金简,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武则天虽与嵩山渊源至此,但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却不见关于她在嵩山投置金简的任何记载,如果不是屈西怀的意外发现,历史将继续以沉默的方式藏匿这一段前尘往事。“除罪金简”欲除何罪?武则天金简体呈长方形片状,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约0.1厘米,重223.5克。金简整体素面无纹饰,正面上刻双钩楷书铭文,自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