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梁山十大统领,长寿而亡的只有武松、燕青两位;鲁智深虽去世得早,却算得上善终;李逵活得稍长,却是被害而亡;杨雄病故;而刘唐、雷横、石秀、解珍、解宝均死于沙场,算是为国尽忠。总而言之,十人中七位不得善终,这也和梁山在南征后十不存二三呼应,让人不胜喈吁。
康熙五十一年隆科多被任命为步军统领,执掌京城治安,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职位,非皇帝心腹不能担任。康熙五十九年,他又被擢升为理藩院尚书,正式进入中央高层,成为当时最受宠爱的大臣之一。隆科多的地位迅速上升,也使得他成为了皇子们争相拉拢的对象。就连远在西北的十四阿哥胤禵,也受到康熙的指示,积极与隆科多联络。
隆科多及时提醒,雍正避免与八爷党正面交锋,改采非常手段,命封锁京城九门,严禁王公大臣离京,城外军民亦不得入内,违者立斩不赦。步军统领隆科多掌管九门门禁,封闭九门意在遏制反对党行动,防政变。雍正因其继位之功,初继位即赞隆科多为忠臣、功臣、国家良臣,超群拔萃之希有大臣。未能洞悉时局变化,最终导致了...
京师提督九门步军统领是中国清朝时期的驻京武官,设立于顺治元年(1644年)。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顺治元年(1644),清廷定都北京后...
本文将简述清末巡警服制,并捎带介绍一下另一个“半军半警”的部门:步军统领衙门。 1903年,清政府开始在全国置办巡兵/巡警。1905年,巡警部成立,统领全国巡警事务。1906年,民政部成立,巡警部编入民政部警政司。另有京师内外城巡警厅直属于民政部,各省设巡警道,省会设巡警公所,府县设巡警署。
步军统领衙门全称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是京师卫戎部队。掌京城守卫、稽查、门禁、巡夜、禁令、保甲、缉捕、审理案件、监禁人犯、发信号炮等要职。 九门指的是东边的东直门、朝阳门;西边的西直门和阜成门;北边的德胜门、安定门;南边的崇文门、正阳门(前门)和宣武门。统称"内九""内城"而九门提督权力...
历任步军统领:乌珍(1912.3.任;7.14.死),汉军正蓝旗 ,军功世家出身。因受到袁世凯猜忌,愤郁而死。江朝宗(1912.7.14.署),安徽旌德人,北洋政客。由赵秉钧推荐入职步军统领衙门,他倚仗袁、赵势力,处处刁难乌珍,致使乌珍猝死,事后他得以继任步军统领,握京城治安大权,一切唯袁命是从。赵秉钧(1913....
历史官职> 步军统领 见“步军统领衙门”。 官名。是“提督九门(正阳、崇文、宣武、安定、德胜、东直、朝阳、西直、阜成)巡捕五营步军统领”的简称,也称“九门提督”,以亲信的满族大臣担任,负责京城内外门禁和治安,统帅八旗步军五营将领,保卫京城;徒罪以下的词讼,可以自行处理。官阶虽二品,但职权甚重。1911年...
在“清承明制”思想的指导下,清朝统治阶层对于京城治安体系的建设,在最初阶段几乎照样搬来了明朝京城的社会治安体系。对于京城治安体系的建设,其先后利用顺序为五城御史、顺天府,而后才是步军统领衙门的创设和完善,才有了“九门提督”这个特殊的京城治安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