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理滴论》 《正理滴论》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2个义项) ·逻辑学 ·中印佛教交流 首页 .哲学.哲学.逻辑学.印度逻辑史 /Nyāyabindu/ 最后更新2022-01-20 浏览238次 印度藏传佛教因明学家法称“七部量论”三“躯干论”之三。为近代以来法称“七部量论”流传最广的一部。又译《因明...
摘要:以《正理滴论》为代表的译自藏文的西夏文因明文献对梳理藏传因明传播史与义理进程研究意义重大。四件西夏文《正理滴论》残卷相对应的内容有不及藏文原文甚至错误之处,也因使用精简化与标准化术语而超越原文,从而使《正理滴论》的不可得因 11分法、因三相定义中添加“...
本书是对法称《正理滴论》与法上注的译注与研究。《正理滴论》是法称所作的入门纲要书,由直接知觉、为自推理、为他推理三章构成,简要地介绍了法称认识论与逻辑学的重要概念。法上的《正理滴论注》是对《滴论》字句与文义的详细注释。本书是《滴论》以及法上注的抢先发售汉语全译,将会方便汉语读者直接了解...
在《正理滴论》中,法称提出了一项重要的理论革新,即合并因喻为宗、因两支论式。原来由陈那改革的古五支论式中,宗、因、喻三支在形式上保留了与新职能不符的名称,如喻支的同喻、异喻功能已融入因支。法称将其简化为宗、因两支,这是对因三相理论,即中词的三个特性——偏是宗法性、同...
内容提示: 法称《 正理滴论》梵汉对照和新译* 汤铭钧 法称(Dharmakīrti, 约公元 7 世纪)的《正理滴论》 (Nyāyabindu)是继天主(Śaṅkarasvāmin, 约公元 5 至6 世纪)的《入正理论》 (Nyāyapraveśa)之后又一部新因明的提纲挈领之作。 天主的《入正理论》 是以乃师陈那(Dignāga, 约公元 5...
正理滴论历来被认为是研究量论因明学的入门之作本文用逐句讲解的方式对正理滴论现量品进行研究通过对现量的概念现量的内容境量果内容的详细介绍全面展示了量论因明学在人类认识方面的丰富内涵 《正理滴论.现量品》浅释 《正理滴论》历来被认为是研究量论因明学的入门之作,正文包括现量品、为自比量品、为他比量品...
2、纪)的正理滴论(nyyabindu)是继天主(akarasvmin,约公元5至6世纪)的入正理论(nyyapravea)之后又一部新因明的提纲挈领之作。天主的入正理论是以乃师陈那(dignga,约公元5至6世纪)的因明体系为基础,法称的正理滴论则浓缩了经他本人一手革新之后的因明体系。法称因明变革了陈那的体系,并成为此后因明发展的...
又称正理一滴、正理滴论、正理方隅。印度法称(梵Dharmaki^rti )着。为西藏佛教所传因明七论之一。内容发挥陈那(域龙)因明学说,成为佛教因明之集大成者。 本论计分三章,第一章以二十一颂解明直接知觉;第二章谓推论有自己之理解与他人之理解二种,就自己之理解加以详说;第三章则论究他人理解之推论。更多:...
在宗过部分,作者对传统观点进行了修正,去除了自教相违、能别不极成、所别不极成和俱不极成等过失,旨在强化论证的严谨性。关于因过,作者指出不会出现相违决定的问题,并将法差别相违、有法自相相违和有法差别相违三种过失归并为法自相相违过,这进一步明确了因果关系的处理方式。最后,作者对...
《正理滴论.现量品》浅释 摘要:《正理滴论》历来被认为是研究量论因明学的入门之作,本文用逐句讲 解的方式对《正理滴论·现量品》进行研究,通过对现量的概念、现量的内容、境、 量果内容的详细介绍,全面展示了量论因明学在人类认识方面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现量境自相 《正理滴论》历来被认为是研究量论因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