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石经》 是三国时期魏国正始年间(240-249)的刻石,碑石上所刻的是儒家经典著作《尚书》、《春秋》两部经书,每一个字都用古文、小篆、隶书三种字体各书写一遍,所以又称《三体石经》,相传是由当时的著名书法家邯郸淳、嵇康等人书写的。 《正始石经》与东汉晚期的《熹平石经》一起立于当时都城洛阳的最高学府...
正始石经 [ zhèng shǐ shí jī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zhèng shǐ shí jīng ] 汉末兵乱,熹平石经被毁。魏正始年间,更造石经,因有此称。具古文﹑篆书﹑隶书三体。因此又称三字石经﹑三体石经。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正始石经的意思 正始石经 [zhèng shǐ shí jīng] 1. 汉末兵乱,熹平石经被毁。魏正始年间,更造石经,因有此称。具古文、篆书、隶书三体。因此又称三字石经、三体石经。 正始石经 引证解释 ⒈汉 末兵乱, 熹平 石经被毁。 魏 正始 年间,更造石经,因有此称。具古文、篆书、隶书三体。因此又称三字石经...
正始石经含义解释 正始石经 [zhèng shǐ shí jīng] 汉末兵乱,熹平石经被毁。魏正始年间,更造石经,因有此称。具古文、篆书、隶书三体。因此又称三字石经、三体石经。 正始石经引证解释 正始石经 [zhèng shǐ shí jīng] ⒈汉 末兵乱, 熹平 石经被毁。 魏 正始 年间,更造石经,因有此称。具古文、篆书...
《正始石经》是曹魏时期的一部重要书法作品,创作于齐王曹芳正始四年。这部石经以《尚书》和《春秋》两部儒家经典为内容,每个字都用古文、小篆和隶书三种不同的书体书写,因此也被称为《三体石经》。📜 古文部分: 《正始石经》中的古文并非六国古文的原貌,而是汉代古文复兴的延续。西晋卫恒在《四体书势》中提到:...
正始石经,又名《魏石经》、《三体石经》,是三国魏时刊刻的碑石经书。它刻制于正始二年,遗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佃庄乡。 石经刻儒家典籍《尚书》、《春秋》两书,是用篆文、古文、隶书三种字体书写的。北朝时期正始石经多次迁移,并遭毁损。现在最大的一通残石分为半块,一通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一半存河南省博物馆...
正始石经 拼音zhèng shǐ shí jīng 注音ㄓㄥˋㄕˇ ㄕˊ ㄐ一ㄥ 繁体正始石經 词语解释 正始石经[ zhèng shǐ shí jīng ] ⒈ 汉末兵乱,熹平石经被毁。魏正始年间,更造石经,因有此称。具古文、篆书、隶书三体。因此又称三字石经、三体石经。
正始石经 《正始石经》建于公元241年(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二年),因碑文每字皆用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写刻,故名。石经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是继东汉《熹平石经》后建立的第二部石经。《正始石经》又名《魏石经》、《三体石经》。原立于魏都洛阳南郊太学讲堂西侧,遗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
🏛️洛阳博物馆的宝藏:正始石经 📜 洛阳博物馆内珍藏着一块历史的瑰宝——正始石经。这块石经是在1922年,洛阳偃师县佃庄乡大郊村(今太学村)出土的,现高75.4厘米,宽50厘米。📜 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是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刊刻的碑石经书。它以其篆文、古文、隶书三种字体的独特书写方式而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