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正史,就是被古今官方认定为,正宗和正统的史书!有据可查的,最早将正史作为史籍类名称的,是《隋书·经籍志》。事实上,正史是有确定的范畴的。例如,宋代时有正史之十七史,十七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
清朝乾隆初年,修了上百年的《明史》终于修纂完成,于是又有了“二十二史”之称。后来又下诏《旧唐书》列为正史,合称之为“二十三史”。又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薛居正《旧五代史》,与欧阳修《新五代史》并列,合为“二十四史”。这二十四部正史,加起来总有4000万字左右,分为3249卷。记载了从神话传说...
中国有多少部正史?传统史书有什么体裁?一、迄今为止,中国有26部正史:“三史”“前四史”“前四史”“十史”“十三代史”“十七史”“二十一史”“二十二史”“二十三史”“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后被《后汉书》取代)。“前四史”:...
成语(Idiom):正史(zhèng shǐ) 发音(Pronunciation):zhèng shǐ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真实、准确的历史记载。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正史是指经过权威机构编纂的历史记载,它以客观、真实、准确为特点,被公认为正统的历史文献。正史的编纂通常由国家或朝廷命令专门机构负责,经过严格筛选,包含了重要的...
我国古代的“正史”,都是如何写出来的 中国古代的历来有所谓的“正史”和“野史”的区别,当然啦,对于一般人来说,野史往往和不靠谱挂钩,但是正史往往和“胜利者”挂钩。而在“正史”系列之中,具有很强代表性的自然是乾隆钦点的“二十四史”。那么正史真的是和“胜利者”挂钩,野史就是不靠谱的代名词吗?
正史的意思是指官方修订、记载的历史,通常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正史通常是由官方或政府授权的机构进行编写和修订的,因此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它们往往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历史事件的记述比较详细和客观。正史通常注重历史的传承和弘扬,通过对历史的记述来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正史的...
01,正史也有可能是假的 为什么说正史也有可能是假的?这里举个例子:曹操的身世。《三国志》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也就是说,曹操是曹参的后裔。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操是被宦官...
《清史稿》是由北洋政府主持编撰的官方史书,它的体例也严格遵循中国历朝历代的正史体例,记载了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称汗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由于北洋政府是清王朝培养而成,而南方的革命党实力比较微薄,所以当清王朝灭亡的时候,北洋政府决定优待清朝皇室,所以清王朝档案和文化典籍都...
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公元前二十六世纪)起始至清兵入关、明朝灭亡(1644)年,上下四千多年的中国历史。计约3249卷,4720余万字,从公元前104年司马迁撰著《太史公书》(即《史记》),到1784年《二十四史》集典完成,历1888年,其著期之长、涵盖之广、跨度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