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正使(zhèng shǐ) 发音(Pronunciation):zhèng shǐ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正直的人能够成为有影响力的使者或者官员。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正使是由“正”和“使”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正”表示正确、公正,而“使”则表示派遣、任命。正使指的是被派遣出去的官员或者使者具备正直...
“正”用在前一分句假定一种情况,常同“亦”等呼应,也可作“正使”“正令”“正复”“正尔”,可译为“即使”,这是由副词“巧合”义演变来的。 ①且盐铁,郡有余藏,正二国废,国家不足以为利害。(《汉书·终军传》) ——再说盐...
三体石经因用战国古文、小篆和汉隶三种字体刻写,使其在中国书法史和汉字的演进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开成石经”始刻于唐文宗大和七年十二月(834年),开成二年(837年)完成,依次计有《周易》《尚书》《诗经》等12种儒家经书,另有《五经文字》《九经字样》附于《春秋左传》之末,共刻114块碑石,共刻...
可以说是很符合当时审美的。如此外表,也算配得上大明王朝的对外形象了。综上所述,太监出身的郑和之所以能够被选为正使,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并非是人们普遍印象当中那种没有什么能力,只知道勾心斗角、媚上欺下的太监,而是一位德才兼备、仪表堂堂、深受信任,完美符合“正使”需求的优秀人才。
至今仍被后人称道的是,其在任时曾奉明朝皇帝之命,率船远赴东洋琉球国,册封琉球国王,为明朝第一位出使琉球的福建籍正使。敢言直谏留青史 潘荣字尊用,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生于龙溪县十二三都潘田社,也就是现在的漳州市高新区颜厝镇官田村。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不满30岁的潘荣就高中进士,列位戊辰...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人灭一国”事件,这位文官就是使团的正使,王玄策。其实在遭团灭之前,王玄策已经和李义表去过一次了,盛世大唐和遥远的天竺能产生联系,还要从一个和尚说起,公元630年,玄奘偷渡到印度(当时的印度叫天竺)学习梵文和佛学,期间,玄奘利用自己的声望在所到之处向人展示大唐光辉灿烂的...
朝鮮燕行使團中的正使、副使與書狀官研究 漆永祥 在中國大陸與朝鮮半島兩千餘年的交往過程中,無論在雙方繁榮發展的和平時期,還是朝代更疊的戰亂歲月,都是通使相聞,往來不斷;朝鮮遣往中國的使團,更是史不絶書,絡繹在道。本文...
郑和,本姓马,小名叫三保,家居云南。郑和的家人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因此幼年时的郑和就开始学习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郑和父亲与祖父均曾朝拜过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熟悉远方异域、海外各国的情况。祖父和父亲经常说起远方异域的风土人情,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无不是小时候的郑和最喜欢听到的故事。正是如此,年少的郑和...
元朝赴日正使一宁禅师:通晓天台宗止观之学,擅长诗文、颜体书法 进入宋代之后,禅宗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派。至北宋中期,禅宗临济宗盛行于大江南北,在汾阳善昭——石霜楚圆的法系形成了两大禅系:一支是黄龙慧南法系的黄龙派,在北宋后期趋于衰微。一支是杨岐方会法系的杨岐派,至北宋后期和南宋日趋兴盛,然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