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政治学的基本范畴。在伦理学中,通常指人们按一定道德标准所应当做的事,也指一种道德评价,即公正。“正义”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荀子》:“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正义观念萌于原始人的平等观,形成于私有财产出现后的社会。不同的社会或阶级的人们对“正义”有着不同的解释:...
正义 [ zhèng yì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zhèng yì ] (名)公正的、符合人民利益的道理:主持~|伸张~。②(形)公正的、符合人民利益的:~斗争|~事业。 近反义词近义词 公理 正理 反义词 邪恶 罪恶 百科释义 报错 (1) [justice]∶公正的、正当的道理主持正义(2) [exact implication]∶正确...
朱德《过图门江怀朝战》诗:“奋起援 朝 倡正义,雄师百万復 开州 。”(2).正确的或本来的意义。 汉 桓谭《抑讦重赏疏》:“屏羣小之曲説,述五经之正义。” 三国 魏 曹植《七启》:“览盈虚之正义,知顽素之迷惑。”清 范家相《三家诗拾遗·韩诗》:“《齐诗》 匡衡 一疏,似与 鲁 説不同,而《诗》...
克劳孔认为,正义只是一种契约,正义的本质是最好和最坏的一种折中,所谓最好就是干了坏事而不受惩罚,而所谓最坏就是受了罪而没办法报复。克劳孔正义的起源是作为一种契约,是对人性的约束,而不是对人性的回归。这也是非常符合我们直觉的一种正义观。那苏格拉底会怎么反驳呢?在这种契约论的正义观中,其实...
正义,又名“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即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它属于古籍注释体例之一。其它如传、注、笺、诠、义疏、义训等。义疏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代称之为“正义”。
追求正义、伸张正义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具有无产阶级正义感的人,能坚持真理,同一切邪恶势力和错误行为作斗争,对社会进步起积极作用。是个人道德品质的一种表现。公平,就是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正义,就是公正的、有利于人民大众的道理。公平是正义的体现,正义是公平的保障。没有正义就没有公平。人...
正义网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主管、检察日报社主办的中央新闻网站,是经国家网信办审批的中央互联网信息服务单位。
[名词解释] 正义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有时译为“公道”、“公正”等。是西方政治哲学中有关社会政治结构和人的社会政治行为的基本道德价值。它包括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国家的一种适当关系、国家分配给其成员基本权利和义务的适当方式以及个人的适当的行为方式等。对正义的理解依不同的政治哲学基础为转移。
正义意味着什么* 姚大志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本文来自《哲学动态》2023年第4期 “政治哲学”栏目 【摘要】与自由、平等、法治和民主等观念相比,正义是一个非常难以把握的观念。正义观念之所以难以把握,乃因为它是形式的,没有固定的内容。因此,我们要想弄清楚“正义意味着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