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观十境是修行中的重要阶段,依次引导我们深入理解并净化内心。首先,阴界入境,关注的是五阴、十二入、十八界,通过日常心念的观察,理解其空、假、中的本质。烦恼境则聚焦于贪、嗔、痴等根本烦恼,探究这些惑起的根源。病患境是对因四大不调或修行不精引发的病症进行观照,了解病症、病因和治疗方式。...
一定止观十境四 一自行成相此 三一种禅人又 二正十乘观境○ 二为人说相二 一列章互 一开章门开 一示十皆能障此 二释明 二叙次第 二明阴境恒观阴 三料简问 三明观发四 三明八二速近 一总示 四私料简四 四明诸境互发三 二别明三 一简数方私 ...
数息、不净各有三,则不合。慈心有三,但合为一,即众生慈也;没二名者,禅是门户,诠次事法;法缘是二乘入理观,无缘是大乘入理观,没理去二,存事唯一。若开者,即属二乘菩萨两境中摄。因缘亦三门,三世轮转粗,果报、一念明义细,细故附理;粗故属事;今没细存粗,但称三世门也;念佛亦三,但取念、应佛耳;...
四、修止观者,还为十意: 初、简思议境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念欲觉,初起甚微,不即遮止,遂渐增长;为欲事故,贪引无道,乃至四重、五逆,是名“烦恼生地狱界”。 为欲因缘,不知惭耻,鲁扈觝突,无复礼义,亡失人种,是名“贪欲生畜生界”。
学习佛法二十多年。依圣言量(经论及祖师大德)闻思修,忏悔业障,积集资粮,自利利他,不忘初心,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视频号求生西方修行。 TA的专辑 更多 净土圣贤录白话文|历代往生事例78.6万 净土圣贤录白话文|往生传|历代修行净土成功案例34.4万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带文稿)|净土十要|佛经...
所属专辑:净土五经一论(带文稿)|净土十要|佛教经典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10喜点 音频列表 1836《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15(净界法师讲)净土横超胜 180 2023-11 1835《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14(净界法师讲)修止观的所缘境 193 2023-11 1834《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13(净界法师讲)法华经的妙法的...
止观六妙门安那般那祥讲与定境 南禅七日 南怀瑾老师 摘要: 《楞严经》佛说的话,楞严经我们大概或者下午明天会讨论到,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所有的佛法用功的方法归纳起来,只有一条路,止观。 怎么“止”,怎么起“观”,止是修定的功夫,观是修慧的功夫,定跟慧双修,最后才能够达到真正圆满的境界。 摘要1 所以在...
圆教人可以观一切法即法界,但是最方便最切近的观法,是从当下一念心契入,现前一念心的圆观理境,即“一念三千”的不思议境。如《摩诃止观》所言: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亦不言一心在前,一切...
若得此十门意,则一切禅定之业,无不具足摄取成就。 一者,摄念方便相; 此如天台止观所明二十五前方便也,不论修学世、出世禅,并须具之。一、具五缘,二、诃五欲,三、弃五盖,四、调五事,五、行五法。幸自细简摩诃止观、禅波罗蜜等书。 二者,欲住境界相; 此是内方便之初门,谓或系缘止,或制心止,或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