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是一种崇高的思想追求,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锻炼自己,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追求真善美,向至善的境界靠拢。“止于至善”的人,是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人,会经常反省自己的做法、行为,积极纠正不足、促进自己的不断进步。“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
《大学》开篇第一句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何为“止于至善”?“至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境界?“止”是达到,“至”是最极,“至善”是极致的善,“止于至善”是生命达到的一种最高境界。“止于至善”不是极致地善良,也不是尽善尽美,也不是达到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那么止于至善...
在《大学章句》中,朱熹把“止”解释为“达到”,明显违背了“止”的本意,是穿凿式的解读。既然朱熹的解读是穿凿的,那么,“止于至善”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呢?需要恢复“止”的本义,也就是恢复古今使用“止”一词的常识。正如上文指出的,在中国古代,“止”的含义就是停止、停住,而不是“达到”或者“必须...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成语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例子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成语辩形 止,不能写作“至”;至,不能写作“止”。
止于至善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处于最完美的境界”。这个成语的读音是“zhǐ yú zhì shàn”。“止于至善”中的“止”字的意思是达到,而“至”字指的是“最,极”。 扩展资料止于至善的成语来源 止于至善这个成语出自于《礼记》,《礼记》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著作在儒家经典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书中宣扬的正义...
1、止于至善,汉语成语,拼音是zhǐ yú zhì shàn,意思是处于最完美的境界。出自《礼记·大学》。 2、“止于至善”,是三纲领中的第三纲。那么秋问司河绝怎河,这个“止”是什么意思呢?《说文》里面说:“360智能摘要止,下基也。象草木出解策时革织探训议有址,故以止为足。”这个“止”呢,就有一个根基之...
(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2)“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止于至善"是一个哲学和伦理思想的概念,源于古代儒家思想。它强调个人修养和追求道德上层次的完美。在儒家思想中,"止"指的...
止于至善的意思是:指处于最完美的境界。止:达到;至:最,极。1、拼音:zhǐ yú zhì shàn 2、译文:aim at absolute perfection、arrive at supreme goodness 3、近义词:登峰造极、完美无缺、十全十美 4、反义词:毫无是处、漆黑一团 5、词类:汉语成语 6、出处:西汉·戴圣编《礼记·大学》...
一、何为“止于至善”?“止”是达到并停留在的意思,“至善”即极致的善,“止于至善”就是努力修身达到至善,并一直保持在极致的善上。这里必须提醒,标准化会把人的天性改变,让别人无法做自己,所以“至善”是没有标准的,没有道德标准。王阳明对“至善”有如下描述:“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
止于至善——说“止” 朱英贵 成语“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止”不是停止的意思,而是到达的意思。为什么“止”会有到达的意思呢,原来它的构字理据跟脚有关,它的造字本义就是脚或足,当然就会到达了。先要到达然后才能停止,故常用的停止的意思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