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第一部) (德)歌德 著 更新时间:2024-10-25 15:20:28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最新章节: 附录三 致谢 文学 戏剧《浮士德(第一部)》共计4612诗行,散文60行。整本首次出版于1808年,成文过程长达近40年。第一部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为学者剧,其二为格雷琴剧。学者剧不仅集学者、学院讽刺之大成,而且...
《世界十大文豪: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为诗体悲剧,是歌德倾注了毕生心血写成的宏篇巨著。它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一生探求真理的痛苦经历,反映了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初整个欧洲的历史,揭示了光明与黑暗、进步与落后、科学与迷信两种势力的不断斗争。内容包括,莱比锡奥尔巴赫酒店、魔女的丹房、玛尔特的花园、瓦普几斯夜...
《浮士德》是歌德至为重要和知名的代表作,从开始创作到最终完成,耗时近六十年,涵盖了歌德整个文学生涯,同时也是德国文学史上难以逾越的经典,有着世界性的影响,与荷马史诗、但丁《神曲》、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并称欧洲四大名著。《浮士德》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讲述浮士德与魔鬼梅非斯托订约,从...
《浮士德》这个故事,在民间传说中,原本是一个训诫故事,意在告诉人们要戒除欲望,养成虔敬之心,否则魔鬼就会乘虚而入。而歌德在创作《浮士德》诗剧的时候,分成两个部分。把民间中的浮士德进行了提炼和升华,把他塑造成为一个具有深邃的哲理意蕴、丰富人生内涵、深刻反映了近代西方人精神发展历程的人物形象,创作了...
浮士德之原型,就是那位本来在书斋里独自思考“先天原则”的康德,而魔鬼靡菲斯特,则是歌德对自己的“摩罗诗力说”,是他自身魔力的文学表现,当魔鬼说出那句“理论都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时,我们听了,便觉得这分明就是歌德的口吻,是用文学取代哲学的宣言,因为哲学都是“理论”的,而文学则反映“生活...
歌德精神“大团圆”我们谈到尼采的超人,就不能不提起歌德及其代表人物“浮士德”。“浮士德”在西方,可谓人本主义的一个代表,也是歌德本人的深入写照,毕其一生书写此书,从青年写到老年,从神话写到历史,从学术写到政治,从上帝写到魔鬼,从圣人写到凡夫俗子,他以“救赎”为主题,开启了西方文明的大团圆语式。我们...
它就是伟大的《浮士德》。歌德将自己的思考、探索和追求投射在书中主人公身上,描述了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因为不满现实,于是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故事。书中有个著名的赌约——魔鬼引诱浮士德与其签署了一份协议:魔鬼将满足浮士德生前的所有要求,但是将在浮士德死后拿走他的灵魂作为交换。由此引发了...
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 世纪初期德国乃至欧洲最重要的作家,是狂飙突进运动和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代表。他的《浮士德》与荷马史诗、但丁《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齐名,并称为西方文学史上的四座里程碑。。 【作家生平与创作】 歌德生于1749年8月28日,于1832年3月22日去世,活了83岁,是欧洲近代...
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探索者的形象。 1.浮士德是新兴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 他有丰富的知识、崇高的志向、坚强的理性和坚定的信心。他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是:注重实践,积极入世,永不满足,不断追求。 2.他在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性格上充满矛盾。 一方面不满足于现实,不迷恋平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