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食柑橘等果木叶片、嫩枝或果实汁液的蚧虫。同翅目,蚧科。是柑橘的重要害虫。中国已知有6种,常见的有多角绵蚧和橘绿绵蚧。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株组织汁液,为害嫩枝、叶和果实,被害植株生长不良;虫体所排大量“蜜露”,诱发烟霉病,影响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绵蚧为害主要在春季和秋季。年平均温度15~17.5℃的地区...
柑橘绵蚧,又叫橘绿绵蜡蚧、龟形绵蚧和黄绿絮蚧,属同翅目,蜡蚧科。在主要产橘区均有分布,偶尔能成灾。其主要识别特征:雌成虫长4~5毫米,椭圆形,扁平,黄绿色或棕褐色。体缘有绿色或褐色环斑,背中线有褐色或暗褐色纵带。足细长。卵囊长为宽的1~2倍,背面有明显纵脊。雄成虫长1.2毫米...
柑橘绵蚧的防治策略以利用天敌控制为首选。一旦天敌控制变得困难,便应辅助以药剂防治。在橘园内存在关键天敌时,应加强保护。若天敌数量不足,可通过从外地引入的方式补充,通常每公顷释放约1万头天敌,就能有效控制虫害。当柑橘绵蚧发生严重、天敌数量少且短期内难以大量引入时,可考虑在春季发芽前及第...
生物防治。柑橘绵蚧的防治应优先考虑利用天敌控制,天敌控制有困难时才辅以化学防治。橘园中有重要天敌存在时应加强保护,如缺少天敌可从外地引入。一般每公顷释放10000头左右就能有效地控制为害。化学防治。在柑橘绵蚧严重发生、天敌少,一时又难以从外地大量引入时,可考虑在春季发芽前,喷洒松脂合剂或茶枯...
雌成虫:长约4~5毫米,椭圆形,扁平,黄绿色或褐色。体缘有绿色或褐色环斑,背中线有褐色或暗褐色纵带,足细长,卵囊长为宽的1~2倍,背面有明显的纵脊。雄成虫:体长1.2毫米,翅展2.5毫米,淡黄褐色,触角10节,念珠状。腹部末端有4个管状突起及2根白色长毛。卵:长0.5毫米,近椭圆形,淡...
柑橘绵蚧每年发生1代。以二龄若蚧群集在叶片、枝条上越冬。在浙江黄岩地区,越冬若蚧于翌年3月份春梢抽发后开始转移到新梢上为害,雄虫4月份化蛹,5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雌成虫于5月上旬出现,并分泌白色蜡质卵囊。其产卵盛期为5月中旬。雌成虫产卵后皱缩干瘪死亡。孵化盛期为5月下旬。若蚧发育...
柑橘绵蚧又叫龟形绵蚧、黄绿絮蚧。属同翅目,蜡蚧科。在主要柑橘产区均有分布。寄主植物有柑橘、香蕉、柿、茶、枇杷、橄榄、夹竹桃、杜仲、海桐、月桂、桂花等。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株组织汁液,危害嫩枝、叶和果实,被害植株生长不良;并分泌大量蜜露,诱发煤烟病,严重阻碍光合作用的进行。
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产卵,4月下旬至5月上旬盛期,产卵后雌虫皱缩死亡,4月中旬可见幼蚧。第二代成虫于7月中旬形成卵囊产卵,7月下旬可见幼蚧孵出,孵化后固定取食,发育成长,并以此虫态越冬。若虫有群集性,多在荫蔽枝条危害。天敌有黑缘红瓢虫、红点唇瓢虫多种小蜂和捕食螨等。
柑橘绵蚧的寄主植物有柑橘、香蕉、柿、茶、枇杷、橄榄、夹竹桃、油桐、月桂和桂花等植物。主要为害枝、叶和果实,局部地区偶发成灾;分泌蜜露,诱发煤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