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尖,后端宽,中央有一纵脊,一、二龄若虫的蜕皮壳依次位于前端,橙黄色,介壳质地较硬、略弯曲,形似箭头,故名矢尖蚧。边缘有灰白色蜡质膜,腹部底部垫有白色薄的絮状膜。雌成虫体被褐色介壳保护,长1.1-2.0毫米,宽0.6-1.0毫米,橘橙黄色。胸部长,腹部短。前胸与半胸分节明显,后胸和一、二腹节宽...
5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虫为害高峰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第二代虫为害高峰;9月下旬至10月下旬为第三代为害高峰,并以雌成虫于11月下旬进人越冬。 二、危害特征 主要危害部位和症状。柑橘矢尖蚧主要以若虫和雌成虫危害柑橘叶子、果实和小枝的汁液为主。受害较轻的叶片常呈黄色斑点,若许多若虫聚集时,则受害处的反面...
5月上中旬第一代幼虫为害高峰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第二代虫为害高峰;9月下旬至10月下旬为第三代为害高峰,并以雌成虫于11月下旬进人越冬。 二、危害特征 主要危害部位和症状。柑橘矢尖蚧主要以若虫和雌成虫危害柑橘叶子、果实和小枝的汁液为主。受害较轻的叶片常呈黄色斑点,若许多若虫聚集时,则受害处的反面...
砂糖橘矢尖蚧虫害是砂糖橘种植常见虫害之一,矢尖蚧又名矢尖介壳虫、箭头蚧。砂糖橘产区均有发生。 【危害症状】 矢尖蚧主要危害砂糖橘的叶片、嫩枝和果实,以成虫和若虫群聚叶背和果实表面吸取汁液。叶片受害处呈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扭曲变形,引起卷叶和枯枝,树势衰弱,引起落叶落果,影响产量和果实品质,并诱发煤烟...
5月份注意防治柑橘矢尖蚧 矢尖蚧,是危害柑橘叶片、枝梢和果实的一种重要害虫,在我国柑橘大部分产区均有分布。 一、症状与危害 矢尖蚧以雌成虫、若虫固着于叶片、果实和嫩梢上吸食汁液,被害处形成黄斑,导致叶片畸形、卷曲、枝叶干枯,果实受害处成黄绿色,外观差、果味酸。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果实品质,还可诱发烟...
柑橘矢尖蚧发生规律 贵州、四川、江西、湖北和湖南橘区1年发生2~3代,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和重庆的一些地区,年发生3~4代。各代重叠严重,多以受精雌虫越冬。卵产于母体介壳下,数小时便可孵化出若虫,孵化率高达80%以上。在3代区,以越冬代(第三代)雌虫产卵最多,每头产150~160粒;第一代次之,为120~15...
柑橘矢尖蚧防治方法 柑橘矢尖蚧防治方法 柑橘生产上有一类危害较大的害虫是蚧壳虫,其中以矢尖蚧较为常见,且难以防治,被橘农称为柑橘上最顽固的害虫。它繁殖快、世代重叠,因虫体有蜡质,一般农药防治效果不理想,受害柑橘树势衰弱,叶片黄化脱落,新梢容易枯死,坐果率不高,产量下降,果实酸度大品质低劣。在...
首先,40%杀扑·氧乐果乳油是杀扑磷与氧乐果复配的混剂,能够有效地杀灭柑橘矢尖蚧。其使用方法为将制剂稀释至500~800倍液,然后通过喷雾的方式施用于柑橘植株。接着,40%马拉·杀扑磷乳油是杀扑磷与马拉硫磷复配的混剂,同样适用于防治柑橘矢尖蚧。其使用方法为将制剂稀释至500~1000倍液,再通过喷雾的...
首先,采取农业防治措施。在修剪过程中,将携带虫卵的枝条剪除并集中焚烧,以减少虫口基数。同时,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引入捕食性昆虫等,有助于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其次,采用药剂防治。针对柑橘矢尖蚧,可选择不同类型的农药进行喷施。例如,40%速扑杀乳油1000倍液、25%蚧死净乳油800~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