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脑,中药名。为樟科樟属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的根、干、枝、叶经蒸馏精制而成的颗粒状物。植物樟,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尤以台湾为最多。具有通关窍,利滞气,辟秽浊,杀虫止痒,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热病神昏,中恶...
樟脑Zhānɡ Nǎo 别名 韶脑、潮脑、脑子、油脑、树脑 功效作用 通窍,杀虫,止痛,辟秽。治心腹胀痛,脚气,疮疡疥癣,牙痛,跌打损伤。 英文名 Camphor 始载于 《品汇精要》 毒性 有毒(一说无毒) 归经 心经、脾经 药性 温 药味 辛 樟脑(camphor)化学名为莰酮-[2],分子式为C10H16O,分子结构为立体结构。由...
樟脑是一种野生香料,通常用做香料以及草药制剂中的一种主要成分,原称“古称樟树油”。 【别名】 樟脑也可称为樟树香、樟脑油、樟树油、黄油樟脑、樟油、樟汁、樟木油、樟状油、青樟油、广藿香、树脂油、海樟油、樟木油精、樟香、樟脑汁等。 【生长分布】 樟脑从中国南方到南亚国家,从中国大陆到海外一些国家和...
樟脑为樟科植物樟的枝、干、叶及根部, 经提炼制得的颗粒状结晶。樟脑具有通关窍、利滞气、辟秽浊、杀虫止痒、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疥癣瘙痒、跌打伤痛、牙痛等症状。主要成分为纯粹的右旋樟脑(d-Camphora), 是莰类化合物。 中文学名樟脑 别 称韶脑、潮脑、脑子、油脑、树脑 ...
《本草纲目•卷三十四•樟脑》云:“状似龙脑(即冰片)白色如雪,樟树脂膏”,故名樟脑、樟冰、脑子。《疮疡外用本草》云:“原产于韶州、潮州等地,故又称为韶脑、潮脑。”以台湾产量最大、质量亦佳,故又有“台冰”之名。 来源及植物形态 樟脑,始载于《本草品汇精要》。为樟科常绿乔木樟Cinnamomum camphora ...
樟脑为樟科植物樟的枝、干、叶及根部, 经提炼制得的颗粒状结晶。樟脑具有通关窍、利滞气、辟秽浊、杀虫止痒、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疥癣瘙痒、跌打伤痛、牙痛等症状。主要成分为纯粹的右旋樟脑(d-Camphora), 是莰类化合物。 中文学名 樟脑 别称 韶脑、潮脑、脑子、油脑、树脑 ...
樟脑为樟科植物樟的枝、干、叶及根部, 经提炼制得的颗粒状结晶。樟脑具有通关窍、利滞气、辟秽浊、杀虫止痒、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疥癣瘙痒、跌打伤痛、牙痛等症状。主要成分为纯粹的右旋樟脑(d-Camphora), 是莰类化合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樟脑 别称:韶脑、潮脑、脑子、油脑、树脑...
1、樟脑与蟾酥:蟾酥、樟脑均味辛性温热,有毒,都有开窍醒神、辟秽止痛之功,能治疗痧胀腹痛、吐泻不止、神昏等。蟾酥又有较强的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治疗痈疽恶疮、咽喉肿痛、各种牙痛,内服外敷均效,但外用不可入目;樟脑外用具有除湿杀虫、温散止痛之效,可用于疥癣...
常生于山坡或沟谷,通常高20~30米,树皮灰褐色或黄褐色、纵裂;小枝淡褐色、光滑;枝和叶均有樟脑味。樟脑性热、味辛,归心、脾经,具有通窍、杀虫、止痛等功效。 1.通窍 樟脑有通窍之效,有似冰片的芳香开窍、辟秽化浊作用,适用于热病中恶卒倒、神识昏迷等症。 2.杀虫 樟脑有除湿杀虫之效,用于疥癣瘙痒、湿疮溃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