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问,孔子说樊迟是个小人,一是因为樊迟的问题“樊迟请学稼”“请学为圃”,问的是种庄稼、种菜;二是孔子认为这些事都是老百姓做的事,不应该是“上位者”所做的事。 第二问,孔子认为“老农”“老圃”“上位者”各有各的事情,各有各的分工,同时也强调“上好礼”、“上好义”、“上好信”。“小人”从...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 樊迟没有想通这番话。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使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②,吾见于夫子而问知③,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④,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注释】 ①举直错诸枉:把正直的人摆在邪恶的人的上面,即选用贤人,罢黜坏人。错,通“措",安置。 ②乡...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樊迟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
樊迟退了出来,找着子夏,说道:“刚纔我去见老师向他问智,他说,‘把正直人提拔出来,位置在邪恶人之上’,这是什么意思?” 子夏道:“意义多么丰富的话呀!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之中挑选,把皋陶提拔出来,坏人就难以存在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之中挑选,把伊尹提拔出来,坏人也就难以存在了。” ⑴乡——去声,同“...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闻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知人。”樊迟没有完全理解。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的位置在不正直的人上面,就能使不正直的人变正直。”樊迟退了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去见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把正直的人提拔上来,使他们的位置在不正直的人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理解: 樊迟问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