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关羽亲自率领五千骑兵赶来增援,徐晃由于樊城守军一起内外夹击关羽,使关羽所部大败。《三国志·徐晃传》称,在徐晃与曹仁所部的夹击下,关羽军中将士“或自投沔水死”,可见徐晃和曹仁攻势之强劲。 除了战术运用得当之外,还有一个人帮了徐晃的大忙,这个人便是曹操的谋士董昭。据《三国志·董昭传》载,在徐晃与关羽...
曹操在出军樊城的同时,还写信拉拢孙权,承诺联手击退关羽后将荆州“赠”给孙权,这一招果然厉害,孙权立刻回信,承诺发兵击羽。孙权为得到荆州不惜撕毁孙刘盟约,从背后打关羽冷枪,按理说如此机密之事不得外泄,曹操老谋深算,他反复思考,觉得必须把这消息散布出去,或许能瓦解羽军士气,破解樊城之围,于是授意徐晃将孙权密...
历史上关羽败走麦城,是被魏吴算计的结果,徐晃能战胜关羽也是凭借集团的优势,并非他个人的能力。“徐晃能解樊城之围”说明了:一个人想成事,得靠集体的优势。个人能力再大,如果没有他人的帮助,也很容易陷入困境。所以,我们在工作中,也同样需要团结其他人的力量。参考文献:《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作...
樊城之围竟然是吕蒙解..结束徐晃解围未攻,太祖前后遣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诣晃。贼围头有屯,又别屯四冢。晃扬声当攻围头屯,而密攻四冢。羽见四冢欲坏,自将步骑五千出战,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太祖令曰:
浅析樊城之围..关圣携水淹七军之势威震华夏,取湘关米而无粮草之虞。而樊城之中粮食欲尽、人心惶惶,守城仔唯示以必死方得安稳人心。非樊城难下,实欲消耗奸曹,行围点打援之计,以复昔日绝北道之仇也。虽遭变故而退据汉水,亦非关
说完了徐晃与关羽之间的故事,再来说说徐晃为何能解樊城之围。关羽围困樊城的兵力有多少,这一点在史料中并无记载。但从关羽与于禁对阵的情况来看,其兵力总数应该在三万人多人。徐晃的兵力,在《三国志·徐晃传》中有明确的记载,除了徐晃所率领的数千人马之外,还有后来奉命前来增援的十二营兵力。按照汉末军制,一个营...
关羽乘胜对樊城发起猛攻,樊城进水,城墙崩塌,而曹仁的守军也因为多次战败而大量削减,只剩下几千人,樊城被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也快被吃完,众将都惶恐不安。曹仁在满宠的劝说下,与将士们盟誓,以死守城。关羽又派别的将领把将军吕常包围在襄阳。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同年十月,陆浑民...
建议派人劝说孙权袭击关羽后方,许以事成封予江南之地,樊城之围自然解除。曹操采纳了这一利用矛盾破坏孙、刘联盟,以坐收渔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见孙权。同时指令徐晃率军援救曹仁。徐晃进至阳陵陂(樊城北),曹操派将军徐商、吕建传令:必须待后续援军会齐后方可进击。樊城之围:指的是汉献帝建安...
襄樊之战是关羽率领数万军队攻打曹仁、吕常镇守的樊城与襄阳城,战争持续了半年,关羽是客场作战,被给困难,虽然战争失败了,但关羽包围曹仁、吕常,斩杀庞德,俘虏于禁七军三万人。对手都是曹仁,关羽把曹仁死死地围在城中,曹仁这个征南将军只能龟缩在城中,不敢出战。《三国志 曹仁传》: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
对关羽来说:樊城是薄弱点、突破口,一旦樊城攻破,襄阳几乎可以不攻自破。 所以,樊城之围被解,基本上已经宣告关羽此次攻城的失败。 双方后续力量悬殊为了打襄樊之战,关羽已经削弱了南郡的防务,即使不考虑东吴的威胁,再调兵来援,也是挤牙膏,潜力有限。 相反,除徐晃外,曹操已从兖州、豫州、合肥调集了张辽等部前来救...